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社会就这样继续下去的话,不大变革的话,农村的老人这茬没有了,还有下一茬,会一茬一茬的,继续下去,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和不愿意生孩子,社会老龄化也在继续下去。
要想扭转局面,我有一个好办法,把农村的一切补贴,变成生孩子补贴,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生一个孩子补助50万,生两个孩子补助150万,生三个孩子补助300万,这样的话,我们国家今后就不可能老龄化了。社会有活力,各行各业大发展,四个现代化,全面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国富民强。
这是我的观点,大家讨论。
留守老人还能过几十年?我觉得,如今的留守老人,老一点的,七八十岁,年轻一点的,也有50多岁将近60岁,而且,50多岁的,大多数是还在外面打工的,目前在农村的,三类人:1、老人;2、妇女;3、孩童。其中,又以老人居多,且多数在60岁到80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也不可能出去打工,打不动了。
同时,他们的根子在农村老家,即便孩子在城市买房结婚生子、安家立业,他们也不愿意留在城市,除了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外,主要还是觉得,自己的根在农村,不想离开农村出去生活。如此,就如同大树,离开了自己的根,如同缺水,浑身难受,也会渴死。
因此,目前农村的主要群体是老人,预计占据了农村留守人群(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一半以上,当再过20年后,这一群人基本已经过世,那么,农村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1、十里无炊烟。不用说,不出十年后,农村就会出现炊烟少情况。因为,不仅是在目前,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凸显,特别是那种山区农村,如今出现大量没有人居住的情况。
2010年,我结婚,去几个舅舅家走访,因为舅舅家地处几十公里外的山区,住在半山腰,十几户人家,找了半天,才找到其中一家远房亲戚在家里,其他舅舅舅妈,去世的去世,有的外出打工,有的跟子女搬到县城居住了,经过打听,当时那个寨子里,就只要三个半人,其中三个老人和一个有点弱智的小孩。
那时候如此,如今,据说舅舅老家寨子上,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要么外出打工,在么去县城了。
目前,农村荒凉景象已经凸显。
2、土地荒掉大路充满荆棘丛生。我们老家,在西南大山里,前后都是山,山前有一条河,算是山清水秀(下图),但因为出门太不方便,去乡里有15公里,去县城有50多公里,开车要跑2.5个小时(大量山区盘山道路,只能跑二三十码),导致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在县城买房子,除了过年回去一下,平常在村子里见不到年轻人。
十六年前的老家
我2015年夏天回老家一次,才发现,村子里除了七八个老人和十来个妇女,基本没啥人。去给爷爷奶奶上坟,发现同样坟地的道路已经荆棘丛生,需要用镰刀割掉杂草,才能走,小时候,这可是村子里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条主要农村道路啊,如今,已经被废弃。期间,到处转了下,才发现,大量田地已经废弃,变成了荒地,里面杂草有人那么高。
我们家的土地也如此,特别是半山腰里面的旱地,几十亩地,全都长毛了荆棘,有的长了小树,比人还高。那时候,这一片可是大量农作物啊,根源在于,没有人了,大量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还有谁去山上种地呢。
如今老家,人烟稀少
3、黑白喜事几十里外寻人帮忙。如今,村子里,除了老人和妇女、小孩,真的没有劳动力,去年夏天,大妈去世,堂哥回去处理后事,要办后事,却没人帮忙,特别是要抬着上山土葬,竟然找不到人,最后只好去几十公里外的亲戚家喊人,才把去世的大妈抬上山埋葬。
不仅如此,平常谁家红白喜事,确实是找不到劳动力,因为,大家都外出打工去了,没人帮忙,靠几个老人和妇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特别害怕,老人临时去世,没人抬上山土葬。
老家冷冷清清
如今是这样,一二十年、三四十年后,农村的情况,会比现在更加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