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通货膨胀,也会有不同的成因,比如,基础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会带动其他产品的价格上涨。典型的是油价上涨会引发一系列的涨价,农产品价格上涨也会引发涨价。
那通货膨胀也会是因为流动性增加带来的,发行的货币太多,钱就不值钱了。
那也会因为经济发展快,工资上涨,人手里的钱变多,需求旺盛,从而引发价格上涨。
所以,也并非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坏事,都很可怕。
如果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速是相吻合的,反而是经济繁荣的景象。
而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时候,通常会通过财政和货币等政策来进行调节。
所以,只要是通货膨胀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没什么可怕的。
可怕的是因为外部环境各种因素组合影响,导致通货膨胀率超出可控范围,最后反过来又导致经济奔溃。
比较典型的是民国时期的纸币,要一袋子的纸币才能买到东西。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津巴布韦,上亿面值的货币,还买不来啥东西。
这就都是非常严峻的情形,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灾难。因为手头的钱完全丧失了购买力,财富会大幅缩水,甚至生活无以为继。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如果没法让自己手头的资产不断的升值保值,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就会让你的财富越来越少。
九十年代的万元户,零零年的百万户,很大一部分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并不是所有人的富人都会一直变的更富有,但绝大多数的穷人,在通货膨胀下,越来越穷。
要了解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究竟会导致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不妨先从本质上了解一下,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是货币贬值。
它们为什么会是每个人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
接下来我们一一来了解。
什么是通胀?什么是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经常被混淆,虽说两者有关联性,但还是有差异的。
货币贬值从字面上来看,就是钱不再值钱了,购买力变弱了。
不过购买力变弱,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指的是通货膨胀,对外指的是汇率贬值。
我们通常说的货币贬值主要是对内的,所以就不讨论汇率贬值的问题了。
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上升了,需要更多的钱才能购买到同样的商品了。
我们通常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做物价统计。
不过除了物价会出现通胀,同样还有资产会出现价格上涨,我们称为资产通胀。
到底是先有通胀还是先有货币贬值?
物价上升,导致了钱不再值钱,所以通货膨胀导致了货币贬值,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言论。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通胀的原因是货币超发,而货币超发的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
也就是说,通胀在最一开始,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
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
原本一块地一年可以种出100斤粮食,价格是1元一斤,共计100元,由于技术的改善,可以种出150斤。
如果市场上还是只有100元,那么150斤粮食卖100元,对于种粮食的人来说,毫无意义,每一斤还降价了,那还不如只生产100斤粮食。
所以市场上至少要有150元,才能按原来的单价买下150斤粮食,于是就需要150元货币。
正因如此,政府就开始发行更多的货币,尽量保证粮食的单价至少不会下跌。
为了防止生产出的粮食不仅仅是150斤,可能是160斤,170斤,发行的货币就会有一个预估的增量,这样才够。
所以可能市场上会有160块钱,对应150斤粮食,于是粮食的单价贵了,通货膨胀就出现了。
而本质上,种粮食的人也是希望涨价的,因为这个时候赚的更多,可以刺激他更勤劳的工作,生产更多的粮食。
所以,适度的通货膨胀,其实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而通货膨胀伴随的,必然就是货币贬值,因为钱的总数变多了。
什么情况下,通胀开始变得可怕?
适度的通胀是非常健康的,但是通胀失控就很可怕了。
通胀失控也是有两种可能,一是恶意炒作物价,二是货币超发。
一般情况下,都是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