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挖井,那非洲人怎么解决喝水问题?
附近河床打水
非洲人日常的饮用水大部分来源于家附近干涸的河床,这些河床一般距离家只有3-10米远。
当地人会用锄头将干涸的河床挖出一个3米的深坑,等着下雨的时候雨水从河床里慢慢渗透到深坑里,久而久之,深坑就像一个大型水桶一样聚集很多的雨水。
当地人想要打水的时候,只需要将水桶绑着长长的绳子扔进深坑里就行。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eh/835f9287ebea39bc.jpg)
但由于河床附近经常会有动物生活,所以河床上会布满动物的粪便,这也导致深坑里的水比较浑浊,喝起来更是苦中带涩。
值得一提的是,有了深坑并不意味着就喝水无忧了。在非洲,一年中只有旱季和雨季,其中雨季集中在每年的12月-3月,并且雨季收集的水只够维持3个月左右。
所以非洲人大部分时间还是缺水的状态,所以一到了每年的旱季,泥水都变得格外珍贵。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eh/019b8360063b3f2e.jpg)
中国援非项目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项目一直在进行中,不仅给他们修建了铁路,还援助了一系列的基建设施,而挖井就是众多援助项目中的一项。
不仅解决了非洲部分地区挖井难的问题,还让几十万非洲人喝上了干净、清澈的水,随着挖井数量越来越多,当地人也逐渐摆脱了泥水。
还有不少中国小伙到非洲建厂投资,解决了非洲当地人就业难问题,与此同时,还将我们的种植技术传授到非洲,教非洲人利用荒废的土地种植蔬菜水果,做到自给自足。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eh/3c4a2253418dd973.jpg)
写在最后:
干旱作为非洲的“代名词”,阻碍了非洲的农业发展,也间接地影响经济。但是你知道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非洲已经在逐渐改善干旱问题。
当然了,这也离不开一些友好国家的帮助,大批的中国人在非洲发现了商机,到非洲发展后带动当地的就业,提高村民的收入。
甚至还有一些人到了非洲创业后,选择在当地安家,与非洲女人结婚,生出漂亮的混血宝宝,这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希望非洲以后发展会越来越好。
对于非洲,你还有哪些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曾去过非洲的津巴布韦,因为缺水,这里的小孩每天趴在地上喝泥水,有时候甚至跟牛羊趴在一个水坑里面喝水,因为缺水,这里很难种出粮食,当地人只能采一些野果子充饥。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eh/f97f688af22a8f79.jpg)
津巴布韦南方有一个名为扎卡的地方,当地千百年来如一日,始终处于干旱状态,当地人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远处的小水坑里,美滋滋的喝上一顿泥水,干旱最严重的时候,只剩下一个小小的水坑,大人舍不得喝,全都留给孩子。
在这里,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水,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全部出动,用最大的力量尽可能多取一点水回来。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eh/ab58df4eed0c0f1f.jpg)
这里没有河,小溪也非常多,基本都是即将干枯的小水坑,水坑里面全都是泥水,混浊不堪,牛羊和一些野生动物也都在这些水坑里面喝水,甚至在水坑里洗澡,所以水坑并不干净,可是对于饥渴的非洲人来说,这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只能撇去水上的浮末,尽可能舀一些干净的泥水。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eh/4d0de2e19b897b33.jpg)
通常来说,取水的地方很远,一来一回往往需要2-3个小时,他们不是不想住得近一点,可是他们没钱盖房子,所以,只能每天来回奔波,跑一趟不够就跑2趟3趟,几趟跑下来之后,一天的时间也几乎过完了。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eh/cb7eb35e1fd7b83e.jpg)
相比起住在扎卡的人来说,住在哈拉雷郊区的人要幸福很多,他们附近有一条小溪,只需要走20分钟就能打到水,不过到了旱季,小溪也会干枯,为了喝水,他们半夜3点就起床去抢水,有时候不同的村子还会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