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见多识广的大才子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曾这样描绘过陈圆圆的色艺双冠——“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
吴三桂怒发冲冠,在山海关战役后,如愿以偿从李自成手里夺回了陈圆圆。随着吴三桂到云南做清廷的平西王,一同跟去的陈圆圆也升了一格,成了“王”的女人。
但陈圆圆之后又经历了什么?吴三桂死后,她的结局又如何?
就有些迷雾重重了。
有一种说法,陈圆圆年老色衰后,吴三桂因厌倦转而开始宠爱另外两个宠妾——四面观音和八面观音。听吴三桂宠妾这生猛暧昧的绰号,很替陈圆圆的命运担忧呀。
因为备受冷落,看破红尘的陈圆圆立意吃斋念佛,不与他人争宠。虽然她还住在平西王的寝宫,但独处一室,与外界隔绝,跟出家没什么两样。
吴三桂兵败,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后,陈圆圆没有自杀或绝食而亡,而是隐在昆明归化寺做了尼姑,法号“寂静”。
但就她的名号,想在清廷眼皮子底下寂静,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云南总督范承勋对吴三桂家族进行大搜捕的过程中不可能放过寺庙。
所以陈圆圆最终归宿在寺庙的可能性怕不大。
因为始终下落不明,于是又有了另一种说法。清兵攻破昆明城时,吴三桂孙子吴世藩服毒自杀,吴世藩妻妾和陈圆圆均自缢身亡了。
也有说,陈圆圆是绝食死的。
但1983年,考古者在贵州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发现的一块墓碑,推翻了上述的说法。
这块墓碑上的字很隐晦,很有意思——“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龙、仕杰。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
如果这碑下埋的真是陈圆圆,如果是陈圆圆死时立的碑,那陈圆圆够长寿的,红颜命苦,但不薄。
为什么说这八竿子打不着的墓碑指的是陈圆圆呢?
且听专家解密。
说吴三桂兵败后,其爱将马宝把陈圆圆和她的儿子吴启华偷偷送到了思州,也就是今天的贵州岑巩。后来吴启华感念马宝的救命之恩,也为了躲避清廷的追杀,就改姓了马,居住的寨子也叫成了马家寨。马家寨的后代都姓吴,似乎能印证这一点。
陈圆圆死后,家人不敢明目张胆地用真名下葬,于是就用起了暗语。
先妣好理解,就是先母的意思。
吴门既指代吴家,也表明这里所葬之人是苏州人,苏州亦称吴门。
最讲究的是“聂氏”这个聂字,可理解为双耳。陈圆圆本名姓邢,邢和陈,一左一右双耳,且双字含有美好、团圆之意。所以这个聂氏指的就是陈圆圆。
位席有正妃之意,表示其地位尊贵。
将这些暗语翻译出来,墓碑的意思即是“先母苏州人氏陈圆圆王妃之墓”。
但后来又有人根据史书记载,认为马宝可能没有去过思州。
马宝在楚雄对抗清军,最后兵败被俘,后押送省城,遭凌迟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