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禧太后选溥仪为帝的真实原因:
一、趁皇帝年幼继续长期把持朝政:
纵观清朝历史,并非没有册立年幼君主的习惯,在溥仪之前,清王朝已经先后出现了四位年幼的小皇帝,除了王朝初年的顺治、康熙两位皇帝,还有在溥仪之前的同治、光绪两位小皇帝。所以年幼并不是溥仪不宜为帝的原因,但是年幼却恰恰是溥仪被选为皇帝的原因之一,和同治十三年的局面一样,慈禧太后在皇帝绝嗣而终的情况下拥立年幼君主,其真实目的就是想要在皇帝年幼不能处理朝政的时期以皇太后之尊代行朝政大权,也就是人们口中说的“垂帘听政”。慈禧太后一生对权力有着难以解释的迷恋,她的一切行为准则都是以维护自身权力为前提,她的一切决定也都是以维护自身权力为基础的。慈禧选择溥仪为帝时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是这位权欲熏心的皇太后仍然对自己的身体非常乐观,她觉得自己得的只是小病,不日便会康复,而接下来自己还要在皇帝年幼时代行皇帝职权。这个原因是慈禧太后册立溥仪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慈禧太后选立溥仪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要为自己的亲儿子同治皇帝立嗣,这源于慈禧太后在同治十三年的一个承诺。二、兑现同治十三年时的当众承诺:
同治十三年,19岁的同治皇帝病逝,由于同治皇帝无子,所以两宫皇太后决定选立四岁的醇亲王之子载湉为帝,由于载湉与同治皇帝是平辈,所以他继承的实际上是咸丰皇帝皇位而并非同治皇帝的皇位,这也就意味着同治皇帝的皇位将无人可继。当时的朝中大臣对于慈禧太后不给同治皇帝立嗣的做法非常不满,甚至还出现了大臣的选择极端的“尸谏”行为进行抗议。针对这种情况,慈禧太后曾经当众承诺,待新皇帝生下皇子后将过继给大行皇帝为嗣子。意思也就是光绪皇帝生下皇子后将被过继给同治皇帝为嗣。后来光绪皇帝无子而终,慈禧太后留下了溥仪“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遗言,这也是兑现了自己在三十四年前的公开承诺吧。
不管怎么说,慈禧太后选择溥仪即位还是自己的私心作祟,慈禧太后在国家处于动荡纷乱之时,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依旧以自己的利益为重,最终害了这个王朝,也坑了自己选的溥仪。
原创:历史微书
谢谢邀答:一个行将杇木之人,隐居幕后,立3岁的溥仪为皇帝,也是为自己身后考虑,一则仍然可以在生前挟天子以令诸侯;二则为自己明哲保身,不致死无葬身之地。个人观点,不同观点可以批评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