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的汉族人
漠北草原在历史上和中国中原地区关系密切,在1912年之前也长期是清朝的领土,所以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移居漠北草原定居。但在1912年,外蒙古趁辛亥革命之后的混乱时期宣布独立,当时这一区域内的许多汉人也成为了暴行受害者,特别是在科布多城。
但在此后,蒙古国的汉人虽然数量急剧减少,但也并未绝迹,而是继续存在。不过这些汉人的身份开始变得不太确定,因为当时在外蒙古,许多汉人其实是到外蒙古做生意的汉人和当地妇女结合生下的混血后代,而且其中许多人因为在当地长大,所以是说蒙古语,但当时按照父系决定身份的传统做法,他们都还被算作是汉人。而在外蒙古自治之后,这些人的身份也开始变得模糊。
(公元1885年乌兰巴托附近买卖城的汉式寺庙)
1956年,蒙古国最后一次公布其国内中国血统人口数,当时大约有1.9万人。不过这个数字其实是包括一些在当时去蒙古参加一些项目援建的中国人在内的,并不完全是蒙古国的汉族人。而在此之后,因为中苏关系趋冷,中蒙关系也相对冷淡,而且因为历史原因,蒙古国的汉族人口也成了蒙古国的一个敏感问题,所以其官方没有再公布过相关统计数字。
但可以肯定的是,蒙古国始终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存在。但因为没有官方数字,所以其具体规模很难确定。1987年美国政府对蒙古国进行国情评估时,估算蒙古国的华人后裔在当时应该有4万人左右。而在2000年蒙古国的人口统计则显示,当时蒙古国有中国血统的永久居民为1323人。这两个数字看似存在巨大差异,但应该只是统计标准的不同。前面那个数字可能是包含蒙古国境内有汉族血统的国民人数,无论其是否已经蒙古化,是否还会说汉语。而后面那个数字则只是在蒙古国境内长期生活,但却没有加入蒙古国籍的中国血统居民,已经入籍蒙古的汉族人也没有计算在内(因为蒙古国人口统计不统计这个数字)。
(1972年在蒙古国甘丹寺附近拍摄的汉式建筑)
但目前在蒙古国有成立有蒙古华侨协会,而且在当地还有旅蒙华侨友谊学校。前几年国内主流媒体前往这个学校进行过采访,那里的老师虽然也有从中国去的,但绝大多数还是在当地土生土长的华人后代。而不同媒体报道的在蒙古国的华侨人数则在2000多人到4000多人不等,这个数字可能是在蒙古国内长期生活,已经加入蒙古国籍,但仍然保留了汉族的语言和生活习俗的人口数字。而其中一些人,可能就是从清朝一直延续到现代,还没有被当地人同化的老汉族人。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和蒙古国之间经济往来的密切,还有大量中国人会经常往来蒙古国或是长驻蒙古国进行各种工作,而根据一些媒体报道,这部分华人的数字大约在1万人左右。不过近年来,蒙古国国内不时会传出一些排外事件的新闻,因此无论是蒙古国的汉族人还是在蒙古国工作的中国人,其生活有时也会面临一些困难。
所以总体来说,虽然蒙古国是一个民族构成相对单一的国家,但其国内也存在有不同的少数民族,而且其国内的蒙古人也可以分成不同族群,而汉族人虽然人数不多,却也始终在其境内有一定分布。
蒙古这个国家不仅仅只有蒙古族,不过蒙古族人口占到90%以上,第2大种族是哈萨克族,大约占人口总数的4%以上,其他民族的数量非常少,比如少量的图瓦人,乌兹别克人,霍顿人,查唐人,俄罗斯人及汉人。
现在蒙古的人口一共有300多万,哈萨克人在十几万左右,其他的人口基本上都是通过迁徙的方式进入蒙古的。
蒙古是一个部落制的国家,在原来的时候,草原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可以说是蒙古统帅成吉思汗的故乡。原先这些部落成分都很复杂,只不过被后来的成吉思汗统一了。成吉思汗死后,其后代建立的蒙古名字叫察哈尔蒙古,现在的蒙古被称为喀尔喀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