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郭芙这种人还有人喜欢?并且还为她摇旗呐喊:郭芙保家卫国,孝顺父母,死守襄阳,最后殉城而死,是大义凛然的“北宋花木兰”,当之无愧的“女侠”。
就算她砍了杨过胳膊,误伤差点儿害死小龙女,要砍断陆无双的另一条腿,撩拨的大武小武神魂颠倒,兄弟自相残杀……也可以统统用一句“大节不亏”、“民族大义”遮掩过去。
甚至还要赞她一句十几年如一日,在襄阳城中陪伴父母是多么的孝顺,对比离家出走的小东邪郭襄,简直是模范闺女了!

可是你们是不是忘了,郭芙刁蛮任性,曾经因为出去乱闯被金轮法王抓住,黄蓉为了救她几次险些一尸两命,还把大小武四子出城栽到黄蓉头上,气得黄蓉差点早产!
郭襄出生时郭靖重伤她不闻不问,如果不是小龙女抱走郭襄,后面就没有峨眉派了;后来更是欺骗杨过郭靖出城,激怒慈恩抓走郭襄,差点儿害死亲妹妹……
今天就好好说道说道郭芙所谓的“大节不亏,孝顺父母,爱护弟妹,保国殉城”,这几件事她其实都没有做到。
篇幅有限,今天只说说她“大节不亏,保国殉城”的事儿。
首先明确什么是“大节”?郭芙其实只是守住了底线
所谓的“大节不亏”不是指没有投敌卖国。因为这么算起来金庸武侠中大节不亏的人可太多了,不止她郭芙闪闪发光,因为这是基本的道德操守底线,没什么值得吹嘘的,更不用赞美。
“大节不亏”中的“节”指的是志气和节操,一个人在恶劣的境遇中能坚持原则,不为强暴,不贪图私利。
《神雕侠侣》中塑造的郭靖、黄蓉夫妻坚守襄阳十几年,最后以身殉城,是值得被赞为侠之大者的英雄人物;身受重伤,不顾年迈上战场奋勇杀敌的老顽童周伯通和黄药师等,参战的各路江湖豪杰,还有那些为了保卫襄阳奋不顾身的士族和老百姓也都是英雄。
甚至离家出走的小东邪郭襄,虽然被金轮抓去,威胁父母,差点儿被烧死,但是她也勇于承担责任,含泪点头,表示愿意慷慨就义。
以上这些都可以被称为大节不亏,也可以赞一句英豪义士。

但是唯独郭芙她没什么值得赞美的,因为她只是守住了“大节不亏”的底线而已,甚至差一点连底线都守不住。
《神雕侠侣》的结尾有一章叫做“大战襄阳”,只看名字就知道战争很残酷。作者也写得很清楚:蒙古兵南北两路大军夹攻襄阳,“十余万人齐声高呼,真如天崩地裂一般”,而襄阳城里只有数万精兵,仗着城池地形优势艰苦抵抗。
黄蓉此时在外面找郭襄,干脆连女儿也不管了,回来参战。“黄药师、一灯、周伯通等辈,本来都是超然物外、不理世事的高士,但襄阳存亡关系重大,或汉或虏,在此一战,却不由得他们袖手不顾。”
耶律齐打头阵,带着四千先锋军冲出去,很快只剩下一半的人马还在苦战;老顽童、黄药师、瑛姑、一灯、程英等全都杀入敌营受了伤,尤其是周伯通和陆无双伤得最为严重;
郭靖亲自杀入敌军中,差一点刺杀了蒙哥,黄蓉身受箭上仍在城指挥,派出渔隐领了二千人接应郭靖,还利用谣言乱了扰乱了敌军,才取得了短暂的歇战时间。
襄阳城里的数十万百姓也没闲着:“人人知道此城一破,无人得以幸存,因此丁壮之夫固然奋起执戈守城,便是妇孺老弱,也是担土递石,共抗强敌。”
作者后来总结道:“这一场大战足足斗了十二个时辰,四野里黄沙浸血,死尸山积。断枪折戈、死马破旗,绵延十余里之遥。这一仗蒙古兵损折了四万余,襄阳守军也死伤二万二三千人,自蒙古兴兵南侵以来,以此仗最为惨烈。”
襄阳守军虽然杀退了敌兵,但襄阳城中到处都闻哀声,母哭其子,妻哭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