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基湖南平江人,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
李光辉湖南平江人,南昌步兵学校校长。
李桂林湖南平江人,沈阳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李彬山湖南平江人,志愿军第二十四军副政委。
杨尚高湖南平江人,成都军区后勤部原政委。
吴自立湖南平江人,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
何辉湖南平江人,海军航空学校原政委。
何能彬湖南平江人,公安军武汉总队总队长。
何维忠湖南平江人,总财务部副部长。
余非湖南平江人,武汉军区空军政委。
张书祥湖南平江人,军事学院炮兵系原主任。
张平凯湖南平江人,后勤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张正光湖南平江人,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张闯初湖南平江人,陆军第28军政委。
罗湘涛湖南平江人,南京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委。
钟伟湖南平江人,广西军区参谋长。
钟明彪湖南平江人,总高级步兵学校物资保障部部长。
秦化龙湖南平江人,南京军区公安军政委。
徐德操湖南平江人,中央军委国防工程建筑部副部长。
黄连秋湖南平江人,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黄胜明湖南平江人,广州军区后勤部生产部副政委。
喻缦云湖南平江人,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
谢福林湖南平江人,志愿军第24军政委。
裴周玉湖南平江人,陆军第69军政委。
王赤军湖南平江人,通信兵部副政委兼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委。
孔峭凡湖南平江人,安徽省军区后勤部部长。
李梓斌湖南平江人,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郑贵卿湖南平江人,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唐明湖南平江人,总参谋部技术部三局政委。
谢忠良湖南平江人,福州军区工程兵主任。
余光文湖南平江人,军事科学院副秘书长。
李元湖南平江人,南京军区原副参谋长。
林胜国湖南平江人,炮兵工程学院副政委。
吕展湖南平江人,北京市公安总队总队长。
方之中湖南华容人,陆军第六十七军副军长。
朱绍清湖南华容人,陆军第31军军长。
张树芝湖南华容人,志愿军第一军副军长。
吴咏湘湖南湘阴人,志愿军第21军军长。
梁金华湖南湘阴人,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周九银湖南湘阴人,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政委。
西安事变爆发后,刚刚晋升陆军中将的贺衷寒纠集复兴社书记长邓文仪等人坚护何应钦的“讨逆”方案,主张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对贺衷寒等人大为不满,加上戴笠从中进言,本来颇受器重的贺衷寒从此遭蒋冷落,被免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训处长一职,放逐欧美考察。
贺衷寒,湖南岳阳人。学生时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作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在苏联召开的东方民族会议。回国后,在武汉、长沙等地创办报刊,鞭挞时政,宣传革命思想。当时,湖南督军赵恒惕杀害了湖南一纱厂的工人代表黄爱和庞人铨。贺衷寒满腔义愤,撰写《黄庞案之真相》,揭露赵恒惕的嘴脸,招致牢狱之灾。3个月后,几经周折,才被营救出狱。出狱后,继续撰写文章,抨击时弊。
黄埔军校成立后,贺衷寒南下广州,报考军校,在上海码头偶遇胡宗南,后来得以成为至交。在校期间,贺衷寒成绩突出,口才雄辩,与蒋先云、陈赓并称“黄埔三杰”。毕业后,贺衷寒任军校政治部上尉秘书,后任三期生总队政治部主任。
在黄埔期间,贺衷寒等曾组织右派的“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军人联合会”针锋相对。在一次军民联欢会上,贺衷寒对青军会的李之龙大打出手,导致两组织会员持枪对立。二次东征时,贺衷寒任第1军第1师第1团党代表,他极力赞同戴季陶的国、共“团结不固,不能共存”的理论,受到蒋介石赏识。
1926年,蒋介石为控制黄埔学生,宣布解散“孙文主义学会”和“青军会”,另建黄埔同学会。蒋先云、贺衷寒、曾扩情为筹备委员。黄埔同学会成立后,贺衷寒任秘书长。
1926年,贺衷寒随军事政治考察团赴苏,并进入中山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联合邓文仪、郑介民等人意欲建立国民党组织,遭到校方拒绝。贺衷寒在中山大学呆不下去,转入伏龙芝陆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