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长江奔流,洞庭浩荡。位于江湖交汇处的岳阳城陵矶港,停泊着多艘大型集装箱船,桥吊作业多线齐头并进,码头上集装箱摆放有序,整箱待发,工人们驾驶着车辆在一排排集装箱间穿梭,涌动着一片开发开放的热潮。
2020年9月24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揭牌成立,掀开岳阳发展新篇章。
时间坐标2周年,岳阳片区又迎来“阅卷期”。
复盘挂牌两年之考,岳阳自贸片区何以作好“无问之答”,当好国家战略“排头兵”、种好改革“试验田”?何以先抵“先行区”,在建设“产业强劲、开放领跑、绿色示范、人民共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彰显担当、作为,在竞速发展的自贸赛道上后发赶超、赢得优势?
答案,创新,还是创新!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两年间,岳阳自贸片区按照岳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新港区党工委的全面领导下,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高质量建设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好成绩。88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83项,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首个国家级制度创新案例“内河运费不征关税”等自主创新,新增市场主体4270家,真抓实干得到了省政府通报表扬。
让我们从四个维度看看自贸如何引新走高。
从开放领跑看自贸:制度创新释放红利
作为对照国际高标准的开放高地,自揭牌以来,岳阳自贸片区立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禀赋资源,坚持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创新,为企业纾困增效、为产业精准施策。2年来,落地制度创新成果28项,为企业降本增效超过8000万元。
岳阳自贸片区毗邻长江,拥有全国一类水运口岸、湖南省唯一出海口——城陵矶港,是长江中游大宗货物集散地,航运物流业特色明显。围绕用好港口资源、促进口岸发展,开展了系列集成式创新。片区落地的28项创新有15项与港口有关。
如着眼降低口岸进口货物物流成本,在全国首创了“进口货物内河运费不征关税”案例,解决了内河运费计入关税基数的普遍性问题,弥补了内河港口相较于沿海港口的制度短板。实施后一个普柜大约节省费用380元,冻柜达到了950元,去年10月份以来,累计有61家企业申报的32万吨、货值14.6亿元的货物适用政策,节省费用375万元。目前正在扩大试点范围和品类,预计可带动贸易规模年增加300万吨以上。
今年7月20日,湖南辰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4吨竹筷,在岳阳海关办结通关手续后从城陵矶港启运,到武汉阳逻港换乘国际直航船舶直接出口国外。这是湖南首次以“组合港”模式开展出口业务,标志着湘鄂“组合港”通关新模式成功落地。
以往湖南水运出口的产品多从城陵矶转关,或由陆路运至上海等地装船出海。为进一步打通国际物流通道,近期湘、鄂两地海关推动武汉阳逻港、岳阳城陵矶新港打造“组合港”模式,湖南出口货物可以通过武汉阳逻港的直航航线“出海”。该模式下,我省出口企业可以在岳阳一次性办结所有通关流程,两地实现一体化通关。出口商介绍,以往公司出口转关货物,需要在两地办理通关手续,现在一次办结,大幅缩减了整体通关周期和物流时间。
岳阳自贸片区拥有四个国家级口岸,是全省外贸第二支柱,大宗货物等特色贸易发达。围绕解决综保区内调味料、粮食、矿石等特色贸易便利化需求,在全省首推的“进口调味品通关便利化模式”,将进口通关时间由15天缩短至2天,按试点数量1万吨测算,节约仓储成本300万元,为企业带来了时间和费用的“双减”,创新的赋能补齐了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成本差距,正助力城陵矶向“百万标箱大港”迈进。
从产业强劲看自贸:临港经济渐成体系
有了自贸区这块金字招牌后,三区招商底气更足、招商项目更丰富,为产业加快发展带来了新气象,作出了新贡献,带动新增市场主体4270家,其中企业3139家。尤其是新经济产业正成为新港区产业新生力量,2021年贡献税收9亿元,今年已完成税收5.87亿元。今年签约项目25个,合同引资115.4亿元,目前已有18个项目落地投产。目前,传统产业与新经济新业态齐头并进,正在形成优势自贸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