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省岳阳市农业农村局网站5月27日消息,岳阳市农业农村局近日回复九届一次会议谢等4位委员《关于加强小龙虾自然种群控制管理的建议+关于科学合理利用洞庭湖小龙虾资源的建议》,称自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规划》以来,客观事实表明小龙虾不会产生生态危害;在禁渔水域开展小龙虾专项捕捞,与国家现行的禁渔政策相冲突,容易引起渔民的负面情绪,影响社会稳定。
小龙虾每脱壳一次就被天敌蚕食一批关于禁渔后小龙虾自然种群变化,岳阳市农业农村局在回复中表示,自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方案》以来,该市全面实施十年禁渔,全市长江、洞庭湖、黄盖湖、资江、湘江、沅江、汨罗江、华容江、藕池河、辛强河2200平方公里水域禁渔。
禁渔两年后,自然水域的鲤鱼、鲫鱼、鲶鱼、鳜鱼、黑鱼等大量土著杂食性、肉食性鱼类自然繁殖,种群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小龙虾数量成倍增加,自然成为食物链中小龙虾的强大天敌。由于小龙虾栖息区域与其天敌摄食区域重叠,再加上生命周期短(22个月)和脱壳生长属性,小龙虾每次脱壳都被天敌吃掉,小龙虾种群在自然水域的水生生态系统中得到有效调节和平衡。
此外,在岳阳204家规模500亩以上的小龙虾养殖大户和合作社,全面推广分离养殖模式。由于成虾养殖周期短(45-65天),利用水生植物养殖虾,水环境好。在投喂条件下,成虾养殖期一般不会出现逃逸现象。只有在龙虾性成熟后,小龙虾才在其性成熟前被捕获和销售。此外,虾养殖集中,不需要挖沟虾池保种和修建防逃设施,既减少了水稻种植面积,又节约了成本。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小龙虾养殖区从未发生过小龙虾泛滥和对周边自然水域防波堤的破坏。
目前,洞庭湖和长江水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已逐步建立。根据省科学技术研究所近两年对水生生物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小龙虾种群以顽强的生命力成为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的食物生物的一员,种群变化不大,个体较强。客观事实表明,小龙虾不会发生生态危害。
小龙虾专项捕捞与国家禁捕大政策冲突关于特种龙虾捕捞的可行性,岳阳市农业农村局回复称,封禁之初,岳阳市就计划对小龙虾这一外来物种进行生态捕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渔业专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并向市政府提交了调查报告。
2021年7月,时任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邱虹带队到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办公室进行专题汇报。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表示,坚决落实中央禁渔决定。为了维持禁渔政策的平稳过度,短期内不宜开展任何专项捕捞活动。因此,在省级专项捕捞管理办法出台之前,捕捞种类、作业时间、作业类型、作业区域、允许网具、捕捞限额等都不明确,缺乏足够的科研数据支持小龙虾专项捕捞。与当前国家禁渔的大政策相冲突,容易激起渔民的负面情绪,影响社会稳定,造成负面舆论,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虽然《湖南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渔通告》规定了专(特)钓,但每一次专(特)钓都有其独特的前提条件。“为繁殖、科研、监测等特殊需要采集水生生物的捕捞行为”属于少量科研捕捞,实施主体多为科研院所或研究机构。特许注入工作方案中的专项捕捞涉及捕捞量巨大,不符合此条件,不能参照本条执行。“湖南洞庭湖、沅水“四水”特定渔业资源专项(特)捕捞”的前提是对资源状况进行科学研究和调查,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专业机构进行论证。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管理办法,对捕捞种类、作业时间、作业类型、作业区域、允许网具和捕捞限额等作出规定,报农业农村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小龙虾资源已纳入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调查据岳阳市农业农村局介绍,小龙虾作为外来物种,七十年代初因舶来品定居长江中下游,形成自然种群。2000年以前没有人工养殖,分布在自然水域,很少有人吃。价格低廉,处于自毁状态。渔民没有进行针对性捕捞,小龙虾也没有泛滥成灾。
此后,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小龙虾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捕养并举。岳阳小龙虾养殖从2013年开始逐年增加,2016-2018年稻虾综合养殖快速扩张,2019年达到近100万亩的峰值。2019年,岳阳市自然水域小龙虾捕捞量为1.2万吨。
2020年以来,岳阳市澳洲淡水龙虾、罗氏沼虾、淡水虾蟹(河蟹)养殖产量逐年增加,养殖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2021年,澳大利亚淡水龙虾、罗氏沼虾、淡水虾蟹(河蟹)的水产养殖产量达到2964吨,比2020年增加2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