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方案(12月7日更新)
泉州市贯彻国家20条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实施方案【更新于12月7日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政府】
一、具体措施
在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国家20条优化措施基础上,总结我市行之有效防控做法,按照科学防、早发现、快处置、强保障要求,细化完善我市具体措施。
(一)优化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1.对入境人员实施“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隔离期间赋红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责任单位:市外事组、交通检疫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落实,不再列出)
2.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在35至40之间的入境人员要予以进一步甄别,24小时后再完成1次核酸检测,如Ct值小于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Ct值大于等于35.一般为既往感染,落实居家隔离“3天2检”、赋红码、不外出。(责任单位:市外事组、交通检疫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3.对在省内口岸解除隔离后目的地为我市的,由我市驻口岸工作专班通知居住地所在所在县(市、区)安排专车“点对点”转运回居住地实施3天居家隔离,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实施集中隔离。(责任单位:市外事组、交通检疫组)
4.对省外入境解除集中隔离后,返回我市实施居家隔离的,抵达我市后,由目的地所在县(市、区)防控疫情指挥部安排专车,“点对点”将其接回所在社区(村居)实施居家隔离,隔离期间赋红码,不得外出。(责任单位:市外事组、交通检疫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5.对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要强化单位主体责任,按照“一事一策”原则,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落实入境口岸与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之间的“点对点”转运,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定期核酸检测,期间赋红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杜绝“破环”。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用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入境人员返程后,对所有在泉期间接触的物品、环境均进行一次终末消毒,并开展消毒效果评价,保证消毒质量。(责任单位:市外事组、交通检疫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各行业主管部门)
(二)优化风险人员管理措施
6.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期间赋红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的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责任单位:市“三公(工)一大”机制,市交通检疫组,市数字办,通信发展管理办)
7.对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实施5天居家自主健康监测,在“落地检”后,第二天开始实行“3天3检”,第5天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自主健康监测期间,不进入餐饮服务、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超市、农(集)贸市场、美容美发、洗浴、足浴、SPA、游艺厅、歌舞厅、KTV、网吧、酒吧、剧本杀、密室逃脱、健身房、游泳馆、棋牌室等公共场所,不聚餐、不聚会、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责任单位:市“三公(工)一大”机制,市交通检疫组,市数字办,通信发展管理办)
8.对密切接触者,实施“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隔离期间赋红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市数字办)
9.要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参照《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指南》要求,快速、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对人员较为密集复杂的病例活动场所适度扩大密切接触者判定范围,确保不漏一人。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市“三公(工)一大”机制)
10.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人员,实施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黄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做好个人防护,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聚餐、不聚会、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责任单位:市数字办,各行业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