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0年修订)
为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细化减排清单,加强区域应急联动,实现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办大气函〔2018〕875号)、《关于印送〈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的函》(环办大气函〔2019〕648号)、《关于印发〈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的函》(环办大气函〔2020〕34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哈尔滨市行政区域内重污染天气(臭氧为首要污染物引发的重污染天气除外)的应对工作,对因沙尘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参照《哈尔滨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执行。
二、预警分级
重污染天气预警以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为指标,按照连续24小时(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计算,以AQI>200持续天数作为各级别预警启动的基本条件。依据空气质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空气重污染预警分为3个级别,由轻到重依次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一)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短时出现重度污染、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二)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3天(72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三)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
三、预警
(一)监测与会商
1.监测。生态环境部门与市气象部门分别负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气象状况观测,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处理、研判等工作,为预报、会商、预警提供决策依据。
2.预报。生态环境部门与市气象部门根据气象变化趋势,结合实时环境空气质量及本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情况,对未来5天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进行预报,逐步实现对未来10天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进行预测。
3.会商。生态环境部门与市气象部门运用环境监测和气象观测资料,做好大气污染过程的趋势分析和研判,同时加强与生态环境部、东北区域及省空气质量预报部门的联合会商,每日对未来空气质量进行预测预报,一旦达到预警级别,提交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加密会商频次,必要时请专家参与会商。尚未发布预警信息,重污染天气已经出现时,要实时会商。
(二)预警发布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预警信息发布,根据污染严重程度,可以提高1个预警级别,报请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副总指挥或总指挥批准后发布。预警信息应提前24小时发布,若遇特殊情况未能提前发布,通过实时会商,判断满足预警条件后,立即发布。收到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的区域应急联动启动预警提示信息时,按照要求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预警,开展区域应急联动。
预警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及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内容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提供。
(三)预警级别调整
预警信息发布后,预测或监测的环境空气质量不符合已发布的预警等级条件,需要升级或降级时,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按照预警升级、降级审批程序报请批准后立即发布。
(四)预警解除
1.当预测或监测空气质量改善到轻度污染及以下级别,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的,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可以解除预警,并发布信息。
2.接到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预警解除通知后,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按照通知要求的时间发布预警解除信息。
(五)预警审批
黄色预警的发布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批准,同时向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报告;橙色预警的发布由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副总指挥批准,同时向总指挥报告;红色预警的发布由总指挥批准,或由总指挥授权的副总指挥批准。预警的解除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批准,同时向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报告。
(六)预警信息内容、通知
1.预警信息内容。重污染天气出现的时间、范围、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预警级别及气象条件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