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博士毕业后,我连配合行动也混不上了,我写过一问答”妈妈和儿子的关系,最佳状态是什么?'这一文也得到了大家喜欢。她说:”我们应该各自自私些,凉薄些。一别两宽,各自安好二十年。二十年后,你七十岁了,才来投靠我养老吧。“。直接给我一个自己玩的待遇了。
有人问过了,她现在长大了,混得好吗?我无力回答,因为她正式回复过我两次:“我很好,你只要知道我很好就可以了,具体细节怎么个好法,我没有办法告诉你。你也别打听。”
她能读书应该有遗传因素吧?我也觉得有。但肯定不完全是遗传,小时候她说生物学上有基因突变,概率为三千万分之一,算是中大奖了吧。这是科学上的解释。
我相信人有前世。她这样的人肯定从前生带了东西来的。所有神童都是前生带了东西来的。
生孩子实在与买彩票差不多,刮开即明白了,只是彩票可扔。生孩子中个"谢谢″,也当宝贝养着。这个彩票的奖品是什么?就是父母基因和她自己带来的礼物,这两者多而且质优就是大奖,反之就是哈哈你知道的。
谢谢阅读!
在我的教学生涯里,有一个学生很难忘记,他调皮,机灵,淘气,但学习浮躁,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有次我忍无可忍,把家长请到学校,一见家长,我不仅哑然失笑,两个人站在那里,不说一模一样,那也是原版和缩小版的区别,一样的站立姿势,微弯着腰,侧着头,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啥原因,右腿不自觉的晃动,爷俩真是像极了。通过交流知道,爸爸小时候也是学习不行,现在跑着打工。家长也说,老师你放心,孩子交给你了。随便批评都没事,我学习不好,没本事,现在后悔也没用,就希望孩子能学好。可惜,他的孩子还是那样,学习上不专心,敷衍了事。
我觉得遗传在学习上关系还是非常大的,我擅长文科,理科不行,女儿小学三年级的日记就写得不错,记得她9岁时看了《千与千寻》后,写了7,8张日记,把电影的内容栩栩如生的复述出来,用词准确,语言流畅,她理科也不很理想,我觉得挺像我的。
这个问题放到历史当中会有更多的例子。三国时期曹操家族,曹操就文采斐然,写下了著名的《观沧海》,气魄雄伟,慷慨激昂。曹丕和其弟曹植都喜爱文学,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著作。曹植的才华更被世人称道,著名的七步诗相信大家都会背,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文学家谢灵运曾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曹聪称象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吧,当时有神童之誉,可惜十三岁的时候病逝了。
这样的家族很多,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儿子王献之也精于书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还有苏轼父子,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他们父子占了三席。
前段时间很迷王勃的《滕王阁序》,网上一搜,原来他的祖父王通就是著名学者,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孙子王勃也写出了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一。
上网课时讲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个家族更是了不得,梁启超八岁能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七岁中举,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的子女个个成才。大儿子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次子梁思永,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五子梁思礼,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门三院士,九子具精英。
像这些家族,良好的遗传基因是他们优秀的前提,因为人的智商、情商,品格,做事的专注力,学习能力,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遗传性。家族基因本身就很优秀,再加上家庭氛围的熏陶,想不出色也难呀。
有!"聪明有种,富贵有根"。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一个读书人的后代,至少也有聪明的头脑。
据人体科学:一个人会不会读书,从几个月就可确定。婴儿一生下来,双手抓力好的,一只手抓一个大人手指,能把婴儿吊起来。说明这个婴儿四肢没有疾病,大脑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