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将哥弟的儿子全部杀死,为什么不杀哥弟的女儿?
无论如何,他们都是皇权争斗的牺牲品而已。
他们父辈的失败,就意味着他们的命运注定是死亡,李世民不会让他们长大再来找自己复仇的。所谓斩草除根是必须的,妇人之仁只会要了自己的命。
当李世民还要继续追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追随者时,被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不世之功的尉迟敬德劝阻了,李世民也欣然接受了他的劝说。实际上对李世民来说,这些人杀不杀都不会影响自己,留下来反而有助于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毕竟自己是即将登上皇位的人,得为自己留一个好口碑。

这些追随者不杀可以理解,但李世民同样并没有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们,对太子府与齐王府的女眷,不但没有杀,还纳入了自己的后宫之中。
女眷,也就是太子和齐王的妃子们,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最多也就是伦理上不好看。实际上,之所以觉得不好看,也是现代人的视角,在那个时候,具有鲜卑血统的李氏王朝,这个方面还真没有什么讲究,是很正常的行为。
最著名的,就是被李世民纳为小妾的齐王李元吉的妃子杨氏,但她并没有正式的封号,名义上依然是李元吉的老婆,宫中也只是被呼为“巢剌王妃”。就是这个杨氏,李世民在皇后去世后,差一点封其为皇后,要不是魏征拦着,李世民弟弟的老婆,就成了自己的皇后了。

当然,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宠着杨氏,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自然是这个杨氏年轻漂亮,另一方面,杨氏的背后也是大家族,宠着她,可以得到弘农杨氏的强有力支持,减轻因为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带来的负面影响。
长孙皇后去世后,杨氏还是为李世民生下儿子的唯一一位妃子,可见她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了。
后来,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还把李世民和杨氏他们两个的儿子曹王李明,过继给了李元吉,算是续上了他这一脉。
李世民把自己的儿子李福过继给了李建成,继承了李建成的爵位,算是减少了一些兄弟相残的内疚之心。
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呢,她出身于隋唐时期的世家大族“荥阳郑氏”,后台一样的很强大。玄武门之变时郑观音才28岁,丈夫被杀,5个儿子死于非命,早已经心死如灰了。

虽然李世民并没有杀她,但她这后半辈子其实也过得很是寂寥,一直孀居在长乐门,抚养自己那5个年幼的女儿。
郑观音死于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享年78岁,比李世民还多活了27年。
说完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妃子们的下场,我们再看看李世民为什么不杀这两个哥弟的女儿。
要说不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妃子们,是很好理解的,她们毕竟只是外人,不是李家的血脉传人,对李世民没有什么威胁的。
而女儿就不同了,她们虽然是女儿身,但依然是皇家血脉,杀与不杀,就在于她们能不能对李世民的统治产生威胁。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像武则天那样当上女皇帝的也是绝无仅有。所以,即使她们贵为皇家女儿,依然在政治上不具备任何挑战的可能性,甚至她们中的许多人在历史上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血脉延续,也不会靠她们,这也是后来李世民和李治为什么要把李世民的儿子过嗣给他们的原因。
所以说,李世民不会杀她们,留着她们好好活着,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加分项。
拿太子李建成的5个女儿来说,结局应该都不错,无论是平常还是荣耀。但在历史上留下清晰记录的,也就是李建成的次女李婉顺。
李婉顺,字尪(wāng )娘,被李世民封为闻喜县主,嫁给了开国功臣刘林甫之子通事舍人刘应道为妻,夫妻伉俪情深,应该说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李婉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40岁时去世。丈夫刘应道悲痛不已,作《大唐刘应道妻故闻喜县主墓志》以示怀念,并且终身未再续弦。
李建成的第五个女儿,被李世民封为归德县主,她的母亲郑观音就是在她的府上出殡的,其它方面就没有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