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军事能力比麦克阿瑟强?杜鲁门为什么要换他去朝鲜呢?
“他们选择你来接替我的职务是非常正确的,即便他们没有这样的选择,我也会推荐你来接任我的职务”。

(左为沃克中将)
第二、李奇微还是马歇尔器重的建制派将领。
他们指的是谁呢?当然是华盛顿的陆军中央,二战期间美国陆军的重要将领,几乎都是马歇尔一手提拔起来的,李奇微也不例外。战前李奇微仅仅是一名上校助理参谋长(先后在第2军、第4军和第6军任职),逐渐进入马歇尔的视野并被记在小本子上,二战爆发不久,即调入陆军中央担任战争计划处处长,成为陆军参谋长的重要幕僚。1942年晋升准将外放第82师师长,而前任正是布莱德雷。
然后参加西西里登陆战、诺曼底登陆战,再晋升第18空降军军长,自然也就是艾森豪威尔的下属,所以李奇微在马歇尔的提携下,跟艾森豪威尔、布来德雷、柯林斯(二战时期的军长、集团军司令,朝鲜战争爆发时任陆军参谋长)都有共事的经历,共同属于二战结束后得势的一批将领,并且还是传统的建制派将领,比较守规矩,而不似麦克阿瑟那样桀骜不训。
所以李奇微在人事上的优势在于,能够得到杜鲁门总统、华盛顿陆军中央和远东美军总司令部同时的信任与认可,人事关系的复杂性,哪个国家军界都存在。

(李奇微和麦克阿瑟)
第三,李奇微是当时享誉美国陆军的战术家。
在狭窄的半岛上作战,在美国对战争的整体战略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尤其是跟战术灵活多变的志愿军交手,其实美军在战场上需要的是优秀战术家,而李奇微从接手第82步兵师,然后将其改造成为空降师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比大多数美军将领思想更为灵活,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推出新战法,毕竟空降师在二战期间还属于全新的兵种,1943年7月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李奇微曾指挥第82空降师,实施了美军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
阿登战役期间,担任战略预备队的第18空降军紧急增援前线,为战役的最终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时任军长李奇微遂以战术机敏、行动果断享誉美国陆军。比较难得的是,李奇微不似那些喜欢呆在后方司令部的将军们,而是喜欢亲临前线掌握第一手情况,这对于他了解敌我双方的态势、特点和士气大有脾益,所以李奇微能够最早发现志愿军的弱点,提振美军濒临崩溃的士气并发动反攻。
军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正是李奇微把美国第八集团军从失败、濒临崩溃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并最终阻止了志愿军的攻势,虽然有些夸大,但是必须承认,这家伙确实是个挺难缠的对手。

(李奇微在前线)
第四、李奇微的资历和战功使其成为麦克阿瑟的接班人。
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不满由来已久,一方面是这个老家伙极不尊重总统的权威和陆军中央,另一方面是麦克阿瑟对朝鲜战争的理念与美国政府完全格格不入,在杜鲁门和亲信们看来,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美国的重心仍然在欧洲,不可能在远东投入全部的力量,差不多时见好就収。而麦克阿瑟站在军人的立场,拼命鼓吹要把战争扩大化,并且经常自作主张发表与美国政府态度相左的言论,终于被忍无可忍的杜鲁门拿下。
李奇微在1944年就已经晋升三星中将,所以资历是蛮够的,再加上朝鲜战场上的不俗表现,由他接替麦克阿瑟的全部职务是非常合适的,也难说杜鲁门、马歇尔(国防部长)、布莱德雷
(参联会主席)、柯林斯(陆军参谋长)早有此心。李奇微到任第八集团军是1950年12月26日,仅仅四个多月后就飞往东京接任联军总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明显是有点预谋的。
再过一个月以后的1951年5月,李奇微顺理成章晋升陆军四星上将,职衔正式配套。

(在威克岛,杜鲁门就已经起了杀心)
坦率地说,麦克阿瑟并不具备指挥大型战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