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真的在民间,从40万到1000万,他就用了6年。
我想,6年能够翻25倍,应该算是炒股非常成功的一类人了吧。
他是2015年初入市的,被风口给刮进来的,带着40万的离职补偿金。
年过40,找工作没那么简单,或者说没那么快,那时候又是股票大涨的风口,他就进入了股市。
或许他真的是有天赋,也是运气好,2015年初入市,到2015年的高点,资金就翻了3倍。
虽说当时是牛市,虽说当时买什么股票都会涨,但是对于一个懵懂的新手来说,这个战绩已经很喜人了。
他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决定要全职炒股,成为一个职业投资者的。
只不过,每个职业投资者都必须要经历过风浪,2015年就是他的“劫数”。
好在刚入市的他,没有贸然地去开融资融券,也没有去做场外配资,所以一轮杀下来,也只是回到了原点而已。
即便是后来又经历了一轮熔断的下杀,他的资产也没低于起初的40万。
他是个要强的人,加上本身已经决定全职炒股,所以,股市的阴霾不仅没有让他倒下,反而让他崛起了。
一个专注的男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除了每天白天的盯盘,每天晚上的复盘,就要2-3个小时。
更可怕的是,为了研究短线的技术战法,他甚至开始手绘K线,做进一步的理解。
不仅如此,为了做投资测试,资金并不是很多的他,除了实盘以外,还开模拟盘进行交易买卖,测试自己的方法和成功率,夜以继日。
即便是周末,节假日,都很难约到他,除非是约他出来聊股票聊行情。
他的身心,基本上已经和股市,完全融为一体了。
随之而来的是资金体量上的腾飞,2016年,他的资产就回归到了100万。
2017年,他又翻了3倍,资产量级到了300万。
2019年,开始加融资的他,资产量就到了700万,2021年,突破了1000万。
说来可能很多人还不信,他基本上不抓涨停,都是短线的波段操作,每次的收益都在20-30%,而且非常的准,失误率很低。
他的资产收益上,每年会有好几个月的收益在20-30%,其余时间都在±5%以内。
小仓位试错,看准了就大举加仓,这是他的一个惯用风格。
抓市场主流热点,吃大波段的中段,是他归纳出的赚钱方式。
当然,最近两年市场总体情况比较堪忧,他的收益也没有之前那么靓丽,但总体而言也都是不错,只不过始终处于小仓位试错阶段,仓位几乎长期保持在30%以下。
根据他自己的数据模型,他认为最近2-3年,都没有太大的系统性投资机会。
资产体量达到1000万以后,他的交易风格也更为稳健,毕竟资金量大的,操作难度也就更大了。
他人本身就比较谦卑,在股市的风浪过后,显得更加沉稳了。
我想,以他当下的经验和积累,未来在股市中持续赚到钱,是大概率的事情了。

如果非要问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能成功,我觉得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
1、对股市足够执着,也非常的勤奋。
以前不是很认可执着这个字,是因为很多股民对于股市,出奇的偏执。
但后来接触了越来越多成功的人,发现在股市里成功,是需要执着的。
只不过这种执着是正向的,是坚持,是锲而不舍,是永远在努力的路上。
这种坚持,最终体现在了勤奋上。
炒股是需要勤奋的,勤奋的复盘,勤奋的研究,勤奋的试错,勤奋的总结。
不提倡做无用功,不提倡勤奋的姿势,但勤奋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股市看上去只要动动脑,敲敲键盘,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取得成功。
但实际上,在股市里不付出劳动,不付出时间,是不会有回报的。
股市里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还有大量的交易实践需要去总结,这都需要积累,需要勤奋。
不仅仅是这个行业,任何行业勤奋都是必要的。
2、人生阅历丰富,且有一颗平常心。
我们知道,炒股需要一颗平常心,否则会受到情绪的干扰,容易出现交易上的失误。
只不过,平常心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或者说大部分人都并不具备平常心。
带有交易情绪是很正常的,毕竟入市的时候,对于涨跌会有很多的期待。
市场的涨跌,资金的进出,交易带来的刺激体验,都会让人产生“愉悦”。
一个投资者,必须很强大,才能对股市的涨跌,抱着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