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不能就过去发生的,片面的总结规律,认为过去发生的,在未来就一定会发生。
这个是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总觉得历史会重演。
历史本身不会重演,但可能会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也就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这一点也证明的K线本身是有价值的,它像一本历史书一样,揭示着一只股票的过去。
要素三:K线无法准确预测未来。
最后一点,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K线无法准确的预测未来。
这句话虽寒心,但也不失为一句真话。
如果K线能推演未来的话,那么只需要一台计算机,让它自主的去寻找过往的K线组合,直接就把未来给定下来了。
但在股票市场那么多年,不是没有人做软件,没有人做技术分析的,但却是很少有人最终活了下来。
因为单纯依靠K线本身,去做股票分析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不同情况下,资金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心理上也是不一样的。
不要以为大资金就一定能比小资金更好,大资金在画K线的时候,也是只知道大方向,不知道准确走向的。
K线预测未来,是讲究概率的,是根据资金的情况,做出综合判断的。
如果非要有要素四,那就是K线可以总结一些股票的规律。
很多散户都看过一些关于K线技术的书籍,其实这些书籍总结的就是一些K线的规律。
比如,圆弧底,头肩底,这些技术形态,比如,老鸭头的技术形态。
又比如,旗形整理,箱体震荡,平台突破等等。
如果非要去说K线技术,那可能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K线技术总结出的这些规律,在某些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是不成立的。
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百分百的规律,因为背后的资金,交易的策略,是不同的。
或者说,市场的突发情况,很有可能导致资金的突然变卦,从而改变交易策略。
你所谓的圆弧底,如果个股出现了业绩的进一步下滑,那股价照样继续下行,底部就不成立。
你所谓的龙头战法,股价会拉出五个涨停,但为什么到第四个就结束了,因为资金发现没有跟风盘了,所以要进行调整。
资金对于K线的把控,其实是根据市场情况而定的,它们会有既定目标,也会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做出改变,没有绝对。
因此K线技术的运用场景,必须结合大的市场环境,比如牛市还是熊市。
不同市场环境下,K线的运用场景完全不同,技术的成功率也就不同。
这也应证了那一条,K线并不能准确的预测未来,走火入魔的执迷于K线,很容易走上歪路。
我们在学习K线技术的时候,需要把它当成是一种辅助判断的手段,帮助我们更好的对于行情做研判。
或者说帮助我们从大资金的视角去看待市场,看待某一只股票。
这才是K线给到投资者最大的价值。
之所以很多人对于K线的运用,存在致命的误区,是因为不懂得股票的本质,是上市公司。
股票价格的波动,本质是资金运作的规律。
但股价波动的趋势,其实是上市公司业绩的规律。
脱离业绩的K线技术,根本是不值得一提,或者说压根不存在的。
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可以不断走高,而业绩却每况愈下。
因为业绩也是吸引资金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只有炒作题材才会吸引资金。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那些不懂K线的人,也有可能赚到钱。
因为他们找对了那些业绩长虹的上市公司,也就享受到了上市公司发展的红利。
只不过,上市公司的业绩发展趋势,很多时候也都体现在了K线图里,有时候市场出现了反转,不懂K线的投资者容易毫不知情。
散户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研判,比起看懂K线,难度更大。
你压根不懂行业,不懂上市公司的运作,更不懂这些公司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是脱节的。
那些坐拥百亿千亿的基金公司,调研某家上市公司,可能都会出错,更别说散户了。
K线能够非常直观的反馈出,股票价格的走向和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预期,是一个相对更即时反应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