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瓜卖的贵这件事,有一个事情,让我印象最深刻。在日本留学时候,一个课题组里搞科研做实验都是提前通知,然后时间合适后大家一起合作着做,就算不是自己的试验,也必须打卡签到互相帮助,这一点学术氛围确实不错。我记得那是非常热的一天,大约有20多个人参与实验,大家大汗淋漓地做完实验后,当时的助教去学校超市买了一个西瓜回来,大约4000日元,合人民币高达240元(小个西瓜也得100多块钱)。当时在场的日本人跟疯了一样,欢呼雀跃,有躺地上跳街舞breaking的,有搂在一起high的,还有跪倒在助教面前行大礼的直呼お金持ち(有钱人)、万歳!当时看到这个场景我很错愕,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嘛?完事之后,助教切开西瓜,20多个人啊每人都分不到一块,有的是2个人吃一切,还津津有味地说:啊啊,满足了。当我跟他们说,我在中国的时候,夏天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往家买西瓜时,他们惊讶的说:红豆?(真的吗),然后立即说好要组团去中国过夏天,让我哭笑不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不是日本人买不起西瓜,是日本的西瓜真的是贵的离谱,他们很少吃。
坚守自己的阵地,抗拒外来的食品
既然西瓜卖的这么贵,为什么不进口中国的西瓜呢?我觉得,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日本要保护自己国家的农业种植户发展,不管是种植水果还是蔬菜的,都要给予足够的政府补贴,守住自己国家的农业阵地。这是因为日本本身老龄化严重,少子化趋势明显,劳动力不足,种地的人更是越来越少,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产业,没有农业,百姓吃饭全的靠外国是不行的。所以为了鼓励当地百姓种地,日本肯定不会大量进口外来食品冲击本国产业。
其次,日本人对自己国家产的食品比较放心,对外来的食品还是比较抗拒的。日本的蔬菜和水果在超市贩卖时,都是标明产地,甚至是种植者的照片和所有信息,做到有证可查,一旦出现食品事故可以直接找到源头。而对于中国的食品,很少有做到这种程度的。加之,由于在日本的电视台里经常报道中国的食品安全等负面新闻,日本人对中国的食品质量不太放心,所以蔬菜和水果很少从中国进口。如果是从中国进口的食物,还必须标明产地,让消费者可以看到。我在日本自己做饭,买菜时仅看到过大蒜和长葱有来自中国的,其他的都是日本本地的。还有,一般外来的食品卖的比日本本土产的要便宜很多,比如在日本超市里从美国进口的牛肉要比日本本土牛肉要便宜一倍。
其三,就是从中国进口西瓜等水果实在是太贵了,运输问题:西瓜容易腐烂必须空运,那成本你想想就知道有多高了;关税问题:外来食品进入日本收取关税可以高达900%,东西越贵,关税也越高。因此,加上运输费和关税,从中国运来的西瓜可能比日本当地的西瓜还要贵,所以基本上不会从中国进口西瓜。
其实日本不仅西瓜卖得贵,其他的水果售价依然也很昂贵。这当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日本属于岛国,土地面积本来就小,种了粮食之外,剩下拿来种水果的地方就少得可怜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日本的各种水果售价都特别的昂贵,毕竟物以稀为贵,这是每一个地方都奉行的真理。
当然,日本的海鲜就比其他卖的便宜,因为这里的海鲜非常的多,又新鲜味道又好。这和我们中国就是相反的,中国大部分水果都便宜,但是海鲜却极为昂贵,属于奢侈品。而日本则是海鲜便宜,水果是奢侈品。既然如此,可能有人就迷茫了,那从我们国家进口西瓜不可以吗?或者进口其他的水果,毕竟我们中国售价这么便宜,如果日本进口,那么卖价应该也就会低下来吧?
有这种想法,只能说你太单纯了一点。即使从中国进口水果,日本的售价依然不会低,原因有3点。第一,为保证日本果商的利益。如果都大量从国外进口水果,售价降低之后,大家都买这些进口的水果,那国内的果商们,东西卖不出去,还要花费这么多的成本,如果这样亏下去的话,日本估计就没有人愿意做果商了。 第二,日本对水果的需求并不高。就拿西瓜来说,一到夏天,大部分中国家庭都会购买西瓜,因为这对我们来说是解暑神器。在酷热的天气里面吃上一大片冰凉的西瓜,那感觉真的太舒服了。反观日本就不一样,可能因为水果是奢侈品的原因,因此他们对水果的需求量一直都不大,偶尔吃一点,就已经觉得很满足了。这就和中国一些家庭吃龙虾一样,我们不可能经常买回家吃,偶尔吃一顿,过了口服之欲,也就不再想吃了。在这样的低需求量下,日本不可能大量进口水果,因为进口多了,又卖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