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百科知识

2022年12月起广州医保实施新政策(变化解读)

常驻编辑 百科知识 2022-12-13

  为贯彻实施国家、省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门诊共济保障改革、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22年10月,广州市出台了新的政府规章《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93号,以下简称《规定》),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打开制度通道,扩大参保范围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1.扩大了职工医保参保人员范围,把符合国家、省规定的,就业地或者户籍地在本市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医保。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2.扩大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范围,把在本市办理且在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居住证》的持有人,居住地在本市且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未就业港澳台居民纳入了广州城乡居民医保。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3.扩大了可在城乡居民医保年度内中途参保的人群范围,规定退役士兵等可中途参加城乡居民医保。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规定》改进了职工医保参保人补缴时的待遇保障类型,最大限度维护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权益。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职工医保十大变化,共济保障更有力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1.普通门诊最高支付限额由月度限额变年度限额,且大幅提高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将普通门诊最高支付限额由月度限额(每月300元)调整为年度限额,每年限额为:在职职工、退休人员分别为本市上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7%。据测算,2023年普通门诊最高支付年度限额是:在职职工约为7,200元,比现行限额提高3,600元,退休人员约为10,100元,比现行限额提高6,500元。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将月度限额调整为年度限额后,参保人不但报销额度大幅增加,而且报销额度可以统筹共济的时限也更长了(由1个月调整为1年),参保人可结合实际门诊需求在一年内合理统筹使用,更好减轻医疗费用负担。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同时,明确统筹基金支付的普通门诊相关费用不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累计范围。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即参保人在一个年度内累计从医保基金获得报销的最大限额。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2.提升普通门诊支付比例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退休人员在选定的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支付比例由80%提高到85%,提高5个百分点。在专科医疗机构以及选定的其他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支付比例分别提高至65%、70%。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支付比例(报销比例)是指医保统筹基金按一定比例支付参保人医疗费用,比例越高,能报销的钱越多。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3.适度提升一类门诊特定病种支付比例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参保人员在非基层医疗机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类门诊特定病种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支付比例由65%提高至70%,更好保障参保人员门诊特定病种待遇。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4.扩大普通门诊统筹支付范围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支付范围按照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用耗材目录规定执行,市民朋友关注的核磁共振项目、CT项目等现在都可以纳入普通门诊统筹支付范围了。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5.调整个人账户计入办法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按照2021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粤府办〔2021〕56号)要求,调整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其中,在职职工个人账户月划入标准为月基数的2%;退休人员月划入额度为2021年各地市基本养老金月平均金额的2.8%,我市退休人员个人账户169.08元/月(实际注资金额为划入标准减去长护险个人缴费金额)。通过这次改革,广东省将从个人账户中置换出一定的资金投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通过盘活沉积的个人账户资金,增强统筹基金共济效益,同步提高职工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待遇水平。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6.降低职工医保住院起付标准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将参保人员住院起付标准统一调整为:在一、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分别为250元、500元、1,000元。与原标准比较,在一、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在职职工分别降低150元、300元、600元,退休人员分别降低30元、60元、120元。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起付线是医保基金的起付标准。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实际发生的“三大目录”内的医疗费用,起付线以下的费用需自己承担,起付线以上的那部分医疗费用,医保按规定、按比例报销。O4U拜客生活常识网

  7.职工医保参保人的缴费基数上下限更低了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