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上确实没有说第几排位置最好,只要适合你个人需求的就好。如果非要从硬件说,哪一排的位置更优越,那恐怕只有安全门隔壁的位置能当选,因为那个位置的空间是最宽敞的,尤其适合腿较长、个子高的旅客。
大巴出游的那些事,看看你遇到过多少个?
由于曾经长期在旅游大巴上工作,因此对于大巴座位上的民生百态,也可谓“见多识广”了。常遇到的,都有不同的极端案例。
典型一:争抢前排
我不得不说,这是旅游团中经常遇到的常见问题。很多人都会争抢前排,为此做出的努力也是不遑多样。
早年,旅行社对于服务并未做得极致化,因此并没有对座位安排此项作规范。还记得在那些年头,游客找导游签到以后,总是第一时间问车在哪里,然后就拧着行李奔跑上车挣前排。如果是碰到大巴车晚于游客到达的情况,那精彩立即上映。一帮游客在同一时间、争先恐后地抢着上车,这是一场竞速赛。
不能责怪导游服务不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导游确实也力有不递。一个导游根本无法阻止一群游客的疯狂。有时,确实有需要的游客由于自身身体原因、无法挣到前排,导游能做的也只是上到大巴上打开麦克风,请求坐前排者自觉礼让。当然,这是否生效,只能看那回遇到的是什么旅客。
也是在那个年代里,旅游界里形成了一句奉劝游客的老话“旅游大巴无法横着前行,前排只有那几个……”
到大概2005年前后,很多旅行社都有意识地把服务做得更细致,因此也就有了团队座位编排这一规范,而编排标准则是系统中所有游客的报名顺序。也就是说,早报名者坐前排,后报名者坐后排。但是,同一标准不可能满足所有旅客的欲望,在面对千千万万游客时,旅行社也只能坚守一个恒定的编排规范。
这就衍生了好几个意外结果:
1.游客在出团以前跟导游打招呼、拉关系,让帮安排前排,但导游无法干预旅行社后台操作,因此无法调动,造成游客误解;
2.旅行社根据报名顺序编排,也许会把年长或晕车的游客安排到后排,这样虽然编排得非常规范,但却缺乏人性化。
其实,非要占座前排的,除了个别确实晕车的,其它多少都有点自私成分。这个现象,也成为旅游团中生生不息的火种。
典型二:抢占导游工作位
大家熟知的导游座位,都是在车门处隔壁的一个“加座”吗?其实,这个位置是整个大巴危险率最高的位置,因为它不是一个正座、同时位置特殊。
早年的旅游市场上,导游都是坐在旅游大巴这个“加座”上,日晒高温那是等闲,而最重要的是这个位置太危险。后来旅游法规对于旅行社给导游安排正座的要求,也是由一个个血的教训而起的。
在大概2012年前后(具体时间有点记不住了~),广州就发生了一起意外。当时,一台旅游大巴在准备进入机场高速时发生意外,车子撞到了隔壁的栏处,全车司机、游客无一伤亡,但坐在导游位置上的大学生兼职女导游却死于非命。这个惨痛的意外,说明了非正座的导游位有多危险,也是因这些意外,现在很多旅行社都会把导游位安排在车的第一排。
但正由于导游工作座位在大巴车上第一排,有时却会成为游客哄抢对象。而我遇见过最极端的游客,就是带着小孩争抢第一排的导游位。
其实,带孩子最不适合选择的就是第一排和最后一排中间位置。这些位都属于没有遮挡的,在发生急刹车等危急情况时,均是危险系数最高的。尤其是小孩,更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因惯性而“飞”出去。
而即使不是带着孩子,把第一排工作位留出来,我觉得也是游客应当具备的素质。首先,导游的生命也是可贵的生命,不能把其置放在最危险的位置;其次,首排位置的安排也是出于工作需要,导游要照顾整个团队、讲解、要随时跟司机沟通行程路线……这些都是整个团队的事情,也是全团所有游客的“共同利益”。
典型三:舒适躺卧
这个很多发生在最后一排位置上。当车不满载时,最后一排的连座经常就是香饽饽。因为那里可以容许一个成人舒适地横躺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