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唯一心愿,死后能和徐志摩合葬,为何徐志摩儿子坚决拒绝?
徐积楷的长相,酷似父亲徐志摩,但在母亲的教育下,他成长成为专心事业、专心家庭的好男人。后来,他出国留学,妻子刚生下孩子,同样的选择,张幼仪站了出来对儿子说:“孩子我来养,但你一定要带着妻子一起走。”
这是张幼仪的善良。
当年的她,在结婚之前,还在学校就读,可结婚后,就开始操持家务,停下了前行的脚步。
而徐志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面临更多的诱惑,直接将她舍弃。
她不希望儿子和儿媳的婚姻,走向这样的境地,于是,她选择自己站出来,承担起抚养孙儿的职责,但一定要求儿媳同去。
与此同时,她还反复对儿媳说:“你一定要学习,一定要出去读书。”
在张幼仪的守护下,徐积楷的婚姻非常安稳。
与此同时,丧夫的陆小曼,却选择了和有妇之夫翁瑞午同居。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翁瑞午也是名人,有爱人,有孩子,可他却公然和陆小曼同住。
胡适写信给陆小曼,表示自己来供养她,目的也是为了切断她和翁瑞午的联系。
可陆小曼并不缺钱。
徐志摩去世后,虽然徐申如不见儿媳,却还是让人定期给她打去生活费,因为他觉得,儿子去世,那么供养儿媳,就是徐家的任务。
当听闻陆小曼和翁瑞午同居,徐申如差点气炸了,直接派人去写纸条:既然你已经和翁君同居,那么一切供养中断。
当然,老爷子也就放放狠话,在他去世后,张幼仪也接替了给陆小曼打钱的任务。
张幼仪说:“我是在替儿子供养她,名义上,她毕竟是阿欢的继母。”
因此,62岁的陆小曼,虽然再无婚配,晚年一直从事徐志摩作品的编撰工作,却和翁瑞午同居了30年。
这让忠于婚姻的阿欢,又如何能看得起她?
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为什么徐积楷坚定拒绝陆小曼和父亲合葬?
- 第一,徐积楷并不喜欢陆小曼,也不接受她的为人处事。
虽然男婚女嫁,你情我愿,但公然和有妇之夫同居,实在是人品有问题。
虽然,陆小曼一直强调,不许翁瑞午给自己名分,要他为原配妻子保留名分,可不要名分,难道就不是对婚姻的伤害吗?
徐家治家严谨,也就出了徐志摩这样一个情场浪子,若是把陆小曼也葬入徐家祖坟,那么,谁来承受列祖列宗的滔天怒火?
若是徐积楷欣赏陆小曼,理解陆小曼就算了,偏偏,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陆小曼完全没做什么好事,他又如何为她出这个头?
- 第二,徐积楷和爷爷的感情很好,但爷爷对陆小曼非常反感。
虽然,徐申如一直给陆小曼寄钱,但这只是履行义务。
在很多公开场合,徐申如都表示,自己不愿意见到陆小曼。
虽然斯人已逝,可徐申如也葬在徐志摩的旁边,若是把陆小曼和父亲同葬,岂不是让爷爷天天生气?
陆小曼和徐积楷没什么感情,可爷爷徐申如可是一直养育他长大的人,他怎么舍得违背爷爷的心意?
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善良的张幼仪遇见了自己的爱情,是一名姓苏的医生。她想要嫁人,便去征求儿子的意见,徐积楷的回复是:
“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看着儿子的回信,张幼仪泪如雨下。
善良的人,就算一时失意,也终究能得到同等善良的回应。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