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但有,而且还曾经为之日夜操劳过[捂脸]2017年注册过滴滴打车,申请通过后,天天一下班回家换了衣服就开车走了,从七点多一直干到凌晨一两点,周六、周日一天能干18小时以上,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腿抽筋,就这么折腾了一个月,收入2100多,又算了一下油钱,呵呵,净赚170块,当时开的2.0排量的别克君威,百公里耗油13个左右,后来老婆坚决反对,说挣的这点钱都不够你开车时多抽的烟钱,还不算时间和车的磨损,于是不让我业余时间还去“学雷锋”了[捂脸][捂脸]。
后来又申请过滴滴代驾,可是申请了几个月,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不通过。
后来又想注册同城闪送,不敢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册了,就用了我爸的身份信息注册,可是平台说男的不能超过55岁,也不了了之了。
炒股算不算副业?稳定炒股五年多了,三年以前心血来潮一下梭哈了,近30万全扔股市里了,两三万的那支挣了一两千后卖掉了。27万那支一直被套到现在,27万元还剩15万[流泪][流泪],也不知道啥时候能解套,我就一个主意,要么你退市,要么你解套,除此以外,我死活不卖!大不了陪你一起死[捂脸][捂脸]
如果我告诉你,10年前,在我们县体制内的公务员,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有副业,你信吗?当然,我也有副业,我的副业就是没事的时候,在今日头条码码字,解答一些我认为可以给出好答案的问题。
2006年左右开始,我们县出台好几个文件,鼓励县内的所有人进行水果种植,包括体制内的人,不管是公务员编制的,还是事业编制的。
那时候县里下发的文件明确说,单位人员只要是规模种植水果的,都有补贴。种植面积达到20亩及以上的,不但有补贴,还可以带薪3年离岗专业种植水果,工资待遇不变。
因此,那时候一大批的体制内人员,特别是公务员租地种植水果。导致我们县土地的租金,一下子从不到100块钱一亩,上升到平均500块钱一亩。
我之所以特别说明,是我们县体制内的公务员10年前有一半有副业,是因为我所了解到的事业编制人员,比如医生、教师参与规模水果种植的不多,也许一是他们没有时间,二是没有本钱,三是没有人脉吧。
当然,除了种植水果,还有很多体制内的人做其他的营利性项目。比如跟人合伙开店,种植桉树,种植蔬菜、投资养猪场、投资养鸡养鸭场、开广告公司等等。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很多人有副业,我们是不知道的,或者他们跟人合伙的,也不会让我们知道。
从几年前开始,国家规定公职人员不能从事营利性质的经营活动了,我们县也开始清理公职所拥有的果园果场,要求转让。
很多有果场的公职人员,把自己的果场转让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至于那个转让协议有几分是真的,有几分是假的,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吧。
辛酸职场认为:
1、以前,国家对体制内的公职人员进行营利性的项目,并没有明确反对的时候,确实是有很多体制内的公职是有副业的。
2、现在,体制内的领导干部年年要申报财产,哪怕是领导的家属办公司办企业都要申报。如果有瞒报的情况被发现,是要被处分的。因此,现在有副职的体制内人员应该说相对是少了很多的。
3、体制内的公职人员,领着不低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把心思放到做生意上了,那工作肯定不会做得太好。
当然有,也必须要有。
说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吧,我在西安一所科研单位上班,科研岗位,已经工作20多年了,每年工资奖金加一起大概10万左右。
我是90年代末的211本科生,学的也是热门专业,我们毕业时还是国家包分配,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大概500多元, 年底能有个2、3000的奖金,这就是全部的收入了。同在外企和大型民企的大学同学相比,经济还是很窘迫的。
在科研单位上班这么多年,我的感觉这种科研单位只能保证你温饱和相较体面的社会地位,但是想要富足的生活或者四通八达的社会关系,真的不太可能。
科研岗位其实面临的压力非常大,除了要完成自己科研工作外,还需要忙于写论文、专利,忙起来昏天黑地的连续加班是常态。在这种体制内,能够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或担任学术专家,仅靠工资就能过上体面富足生活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像我一样靠微薄工资过着不上不下的生活,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西安航天基地孙小平跳槽事件其实就是我们这群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