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5月20日包装成一个“520”(我爱你)的爱情节,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气息。从来没有好好尝试过的谐音梗已经被爱情打动,甚至“断梗”也瞬间赢得了一众粉丝。毕竟,爱情的文学表达,从《关鸽》开始,就层出不穷。
然而,一些年轻人,在网上谈论侃侃,似乎是爱情的主人,但当他们离线时,他们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她(他)的一个眼神飘了过来,易的心已经转了18圈:她(他)喜欢我吗?我必须告诉她(他)我的表白吗?如果被拒绝了怎么办?她(他)会从此不理我吗?..千变万化中,对方渐渐消失在视线里,最后只剩下一段青春记忆。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像“520”这样似是而非的爱情节来推波助澜,借助社会氛围给青年男女一个表达爱意的机会。不管人有多傻,在这一天收到礼物或请柬,总要知道点什么。
因此,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祝愿那些天造地设的一对百年好合。那么,回到那个严肃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表白被拒,我该怎么办?对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提出了专业建议。“可以继续喜欢对方,但要遵循两个原则”。
首先,避免自我管理。比如总是看对方的照片,偷偷关注对方的朋友圈,有意无意的和朋友聊喜欢的人...这些过分关注对方的行为会让你越来越喜欢他,但在现实生活中毫无意义,既不能让你变得更有魅力,也不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喜欢。
第二,让自己更快乐,更富有。注意不是更“优秀”,因为如果你做某件事的动机是让对方觉得自己很优秀,你其实是在更关注对方,这是有风险的。你可以变得更好,前提是你在做自己喜欢和喜欢的事情。并让自己变得更富有、更快乐、更健康、更有趣,这是有益无害的。
事实上,拒绝表白的知识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性教育专家关注的话题。性学专家方刚博士回答了一系列听起来很纠结的问题,比如“要不要表白暗恋?”“想拒绝一次求爱,怎么做比较好?”“爱上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怎么办?”
告白是两个人之间的行为。我们经常关注被拒绝的一方应该怎么做。其实被拒绝的一方也是需要学习的。
方刚在书中说,要拒绝一次求爱,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时间、场合,既能明确表达拒绝,又不伤害对方。比如对方用邮件,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直接面对,你不如用邮件回复;如果对方当众大放厥词,你也可以公开拒绝。拒绝求爱是对的,但也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坚定地说“不”,真诚地说“谢谢”。
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教爱情这门课。有些人可以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学,而有些人只能从痛苦的经历中学习。幸运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开设各种“恋爱课”,以满足年轻人的迫切需求。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的《恋爱课》从课堂走向网络;华东师范大学选修课《婚姻与爱情》,讲表白和分手,座无虚席。谈一场恋爱,其实也是关于彼此的相处。除了性别,更重要的是尊重和理解。
还有一个爱情班,是最近比较火的爱情综艺。屏幕上的人谈恋爱,各种花样百出,好像在努力为现实中的年轻人“树立榜样”。但仔细想想,似乎他们并不是。综艺节目中的男女大多外表清丽,现实无忧无虑,环境轻松愉悦,自然适合恋爱。他们一起旅行,一起露营,没有生计的压力,也没有老板的催促。
这种搭配在现实中是遇不到的。更多的人是在鸡毛的日常生活中在世界上相遇,大部分都是日复一日的相处。所以,朋友,不要太沉迷于综艺节目五颜六色的人物和粉色的泡泡。这是爱情的“卖家秀”。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浪漫。最大的浪漫,可能就是你们吵架后,摔门而去,走到小区门口的小店,不自觉地包了一份他(她)最爱吃的鸭脖。
所以,坏消息是,放弃浪漫的幻想,认清琐碎的现实;好消息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有两个基于科学研究的数据:100万人中,至少有6000人可以成为你的理想伴侣;而你和你的另一半之间最多只有一个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情侣都是一个人介绍认识的,或者只是单纯的自己认识。
在草长莺飞的日子里,被拒绝了还怕什么?心理统计显示,分手造成的心理伤害最多持续3个月。过来,我想和你谈一场恋爱!
(作者:蒋晓彬编辑:王庆宇)
作者:蒋肖斌 选稿:郑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