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触到父母的为人处事、与人相处的方式,再加上自身良好的环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会更顺利地适应群体活动,学会与人交往。
一段时间不爱交际有什么不好?
很多家长害怕孩子独处,导致孩子性格内向。
其实心理学家把人分为内向的和外向的,也不说好坏。它们只是我们性格中的不同倾向。
另外,世界是公平的。
你的人品和能力是最后的王牌。
而不是担心孩子能不能融入。
还是专注培养自己的孩子吧。
一位作家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小时候其实是个生长缓慢、身体虚弱的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同龄人一般都不爱和他玩,学习成绩也不好。
所以,其实他整个童年都是孤独的。
但他有一个爱读书的妈妈,从小就带他看群书。他在书中找到了许多乐趣。
当他受到批评或排斥时,他会找个地方看书。书中有妖怪和魔法,非常有趣。他可以马上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找乐子,贬低自己的命运,觉得自己遇到的这些事都在书里,还有更大的困难,没什么好克服的。
我说不清是被逼的,是他自己的选择,还是顺从。当他到达自己的精神世界时,他总是感到清晰和快乐。
渐渐地,这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而活,成为live high想要的样子,这不是很棒吗?
我们常说:“儿子,我希望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我期望你成为的人。”
然后放下焦虑,接纳各种孩子。
一个真正内心强大,人格健康的孩子,内心有一束光。
他总会遇到真正值得认识的人,或者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是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是不怕孤独。
心理学家沙赫特认为合群可以减少恐惧。
对于强者来说,因为优秀,所以自信,所以不必通过合群来消除恐惧。
不善交际有什么好处?
许多人在与他人格格不入时会感到无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能会意识到与众不同也有好的一面。事实上,一项社会科学研究表明,行为古怪或与社会格格不入可以激发非凡的创造力。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任教的莎伦·金(Sharon Kim)说,她经常注意到一些人把他们的创造性成就归因于自己是一个孤独者或叛逆者。金想知道被驱逐者是否真的更有创造力,所以她决定用这个理论做实验。
她邀请一些志愿者到她的实验室来完成几项测试。测试开始前,金和他的同事告诉一些参与者,他们没有被选入“小组”。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群”。金和他的同事只是想让他们感到被排斥。其他人并没有被同等地“拒绝”。
金要求参与者在纸上完成两项测试。其中一个是让他们回答什么能把一组看似不相关的词连接起来(比如鱼、矿、热潮,答案是“黄金”。译者注:因为金鱼,金矿,淘金热)。另一个测试是从一个与地球完全不同的星球上画一个外星人。
结果显示,被拒绝的人在两项测试中都表现得更好。在外星人的问题中,没有被拒绝的参与者画的是标准的卡通火星人,而被拒绝的参与者画的外星人与人类有很大的不同——所有的身体部位都只长在一边,或者眼睛长在鼻子下面。根据三位独立评委的判定,被拒绝的参与者的画作更有创意。
判断一下,金,从这个角度来说,拒绝和创造是有联系的。但这种创造优势只出现在那些具有“孤立自我意识”的参与者身上,即他们已经觉得自己不属于某个群体。换句话说,做一个怪人会让你脑洞大开,不断涌现新的想法。
孩子不合群,就要看清楚为什么不合群。
如果是性格缺陷导致他被排除在群体之外,就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如果一个孩子只是被一个看起来很刺眼的小团体拒绝了。真的没关系。一个人没关系。独处是更深层次的自我成长。
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自己,成为自己。不要随波逐流,不要盲目屈服。性格好,头脑独立,思想独立。
编辑:楚
编辑:范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