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有些同学认为开设恋爱课本身是好事,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教学不当可能会“有帮助”。“我认为如何确定教师的资格和教学目的是一个大问题。其他学科的老师可能在做相关领域的研究,但是恋爱班的老师怎么做研究呢?如何知道授课老师是否适合这门课程?而且我觉得一段感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很难说清楚。”另一位同学张这样说。
婚恋观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
“婚恋观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暨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江兴表示,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影响个人婚恋观形成的主要有三大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主观能动性。要想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多元的教育体系是必要的。
“目前大学生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婚恋教育。有些大学生被感情问题困扰,后果很严重,轻则毁了学业和前途,重则犯罪。”于欣伟表示,希望高校开设婚恋课,向大学生传授择偶、夫妻相处、生子等系统的婚恋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婚恋观,促进他们未来的婚恋幸福。
“我认为婚姻教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识别爱情、表达爱情、维护爱情、应对失恋的能力是有帮助的。但是关于恋爱中的具体问题,纯理论课可能作用不大。"岭南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陆怡莹表示,婚恋课程可以开设体验式或实践性课程,帮助大学生感受和实践爱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
张总也提到,学校开设了爱情必修课,但是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到位,还是很难做到美好的想法。“我认为这项工作需要所有老师参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化水平,从而帮助他们在婚恋选择中做出选择,保护自己。"
羊城晚报记者孙伟陈亮实习生卢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