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下,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更加突出,需要社会各界的特殊关爱。马桥镇精准解决需求,着力解决问题,为这些“沉默的少数”提供全力保障,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的民生底线。
一天500顿饭,对老帮工“不关门”。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一顿饭”就是最大的刚需。疫情期间,马桥镇对老人餐服务实行“不打烊”,全力以赴保证辖区老人每天都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
考虑到镇上老人加工配送中心人力有限,从4月份开始,镇政府食堂接过了“接力棒”,承担起了帮助全镇老人的重任。厨师、糕点师傅、切工、清洁工、送货员等34人坚守岗位。一个多月来,他们一直住在政府宿舍,每天早上4点半开始,晚上8点结束。他们不仅为医护人员、居委会工作人员、志愿者等提供一日三餐近8800份。,还要为各村申请粮食救助的老人等特殊群体每天提供500份午餐和晚餐。
目前物资供应比较紧张。在镇相关部门的协调下,镇机关食堂从江苏昆山等周边地区紧急调货,确保“一大肉一小肉一素”的标准不打折扣。
两个送餐员穿着防护服,每天准时给每个封闭管理的小区送500份饭,然后志愿者送上门。虽然不去马桥镇,但是一圈送2个小时,每天送里程100公里左右。衣服湿透了,口罩起雾了,手也皱了.....但他们还是坚持,“我们不能停下来让老人吃饭!”
关爱陪伴,“老搭档”服务“不停步”
疫情下,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老伙计”计划中的志愿者通过电话主动关心同伴,提供防疫宣传、需求询问、心理咨询等服务。,及时了解老人的居家状态和身体状况,尽一切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及时反馈他们的诉求。
吴村独居老人戴,听力不好,腿脚不方便,不能用智能手机,不能做抗原检测。“老搭档”计划志愿者金雅华了解到老人的困难。每次核酸检测前,她都要去老人那里完成二维码的注册,并帮老人完成核酸检测,送回家。做抗原检测,她一遍又一遍耐心地给老人演示检测过程,直到老人操作正确...这使老人非常感动。
金星村3组独居老人朱,今年88岁。因为疫情,老人的孩子不能回家照顾,晚辈很担心。幸运的是,“老搭档”计划志愿者李勇在此期间主动关心老人,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并为他们送去热腾腾的饭菜。老人不会视频,李勇就给孩子录了几段视频,让他们安心。
关爱“沉默的少数”,物资供应“不间断”
越是“沉默的少数”,越需要额外的呵护。连日来,该镇民政、老龄等部门积极与居民村对接,进一步梳理困难群众情况,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低保户、农村重度残疾人和无业人员、困难儿童、失独家庭等送去各类物资。分批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对于低保对象,对已纳入低保的困难家庭需要定期复核的,视情况可延长核查时限,对基本生活困难符合相应救助条件的,给予申请服务帮助,及时落实政策保障。
一次次敲门,一声声问候。集团特别关照,让我们守望相助,携手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一起迎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