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22年5月26日第13版)
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将有效刺激体育产业的创新,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也将推动全民健身打开新局面。
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可持续回升的意见》提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消费”。近期,很多健身爱好者因为居家而加入“云健身”队伍,沉浸式、体验式的新消费场景带动了相关体育用品的销售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重点电商平台上的家用健身器材销售额增长超过20%。
全民健身的普及带动了体育用品的销售,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课题:面对日益庞大的健身人群,如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面对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哪里能占得先机?
根据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数据,2020年,7岁及以上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7.2%,比2014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实施,居民参与度不断提高,锻炼方式越来越细分。反映在体育消费市场上,广大健身者是潜在的消费者,新的项目总会催生新的消费。近年来,飞盘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今年,飞盘作为“时尚运动项目”被列入“新课标”,带动了对场地和教练的相应需求。毽球运动最近通过短视频平台实现了“破圈”,带动了瑜伽垫、跳跳袜等产品的销量上升。
新消费意味着新的人群和新的需求,商家必须采用新的营销和新的供应,以把握新的趋势。如今的健身圈,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体验:运动服要透气吸汗,还要款式美观;球拍要专业,还要科技...对此,有专家认为,商家应进一步顺应消费模式的发展,在供给侧积极创新,提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产品和服务。据报道,在体育用品制造大市福建晋江,一些体育品牌厂商反应迅速,或开始研发新材料,或为产品增加新功能,或改进生产线,走上智能化道路。
随着全民健身的热潮,体育产业应该“趁热打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8.5%,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可以想象,健身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将有效刺激体育产业的创新,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也将推动全民健身打开新局面。
编辑:郭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