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夏季特征
防暑药物有哪些?
“大白”如何预防中暑?
二十四节气中,确定最早的节气是夏至。夏至,古代又称“夏至”、“夏至节”,祖先用土规测量,发现太阳移动到经度90度,几乎直达北回归线,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从而确定了夏至。夏天过后,殷琦开始崛起,杨琪开始衰落。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随着绿色的荷叶和鲜红的荷花,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登场了。夏天意味着高温天气的正式开始,然后会越来越热。
随着夏至的到来,天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地面受热强烈,空气体对流强烈。雷阵雨经常在下午到晚上形成,暴雨天气增多。南方进入雨季,炎热的桑拿天覆盖了整个夏天。因此,暑假成了夏至的主要习俗之一。《酉阳杂杂礼记》中有一段记载:“夏至之日,凡迷与粉脂包,皆有其言。”意思是夏至到了,很多女性会互赠折扇、粉饼等东西。“扇”,从而产生风;“粉脂”,与之配合使用,可祛除体热引起的浊气,预防痱子。在现代,我们出门前要避免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做好防晒措施,戴上透气性、散热性、通风性好的凉帽,打好太阳伞,涂好防晒霜等。家里可以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如消暑平肝的菊花、金银花、荷叶、桑叶、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夏天,有些人会出现全身困倦、乏力、头痛、头晕的症状。原因有二。一种是出汗水分减少导致的人体血量减少。第二,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使血压低的人血压降低,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补充水分了。可以适当喝淡盐开水或者绿豆卤水汤。但是,一定不能喝大量的冷水,也不能马上用冷水打拳或淋浴。
疫情期间,一线医务工作者工作非常辛苦,尤其是在隔离酒店工作的医务人员。在空气体流通和高温的困难条件下,他们不得不穿着防护服工作几个小时。由于体温调节失调,体内热量积聚过多,出汗过多,很容易中暑和脱水。在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的同时,也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详情请参考以下几点:
1.如果工作服被汗水浸湿,应换上干衣服,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按摩皮肤和肌肉,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可以喝点绿豆汤、淡盐水,或者任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来解暑。
2.要随时补水,不要等到口干或口渴了才喝水。如果出汗多,可以适当补充盐水和富含钾镁的食物。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果,少吃油炸油腻食物,每天补充一点乳制品,比如酸奶。另外,可以多喝茶,尤其是绿茶和花茶。
3.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也至关重要。夏天可以晚睡早起。需要注意的是,在炎热的夏天,很多人会开着电风扇或者空入睡。此时要注意不要让电风扇的插座,空直接对着人体。
作者:杜中医系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