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县以粽子为媒介,通过绘制美食文化地图、打造惊喜包等创意产品,多维立体地展示定安美食和旅游文化。“借助定安粽子的品牌优势,我们还策划以粽子为主题的特色观光线路和节庆活动,支持粽子主题农庄、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的运营,促进旅游度假与粽子产业的融合发展。”定县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局副局长黄辉说。
“我们将以定安粽子为代表的美食品牌,打造海口‘南三环’美食城,助力定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更有味道、更有味道。”定县委书记刘说,要做“生态和平、美食天堂”;在海南,“游吃定安”的形象深入人心,定安粽子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面对其他区域粽子品牌的竞争态势,定安粽子这个行业有着迫切的发展压力。以做大做强粽子产业为重点,成立粽子产业专班或领导小组,对定安粽子企业进行指导和扶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促进发展
记者在“文总”粽子电商的发货点看到,要发的货物堆满了仓库,不少订单来自西藏、黑龙江等地区。"我们的商品总是供不应求。"这是很多定安粽子生产企业负责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什么定安粽子能保持产量和产值的丰收?王飞剑认为,这离不开创新。
龙方粽子厂厂长何凯娇对现代化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印象深刻。“机器锅炉代替人工烹饪后,生产效率提高了15%,蒸饺棱角分明、饱满,很受消费者欢迎。”何凯娇说。
流量的提升也直接带动了定安粽子的销量。“文总”粽子电商平台网络名人“定安娘晶晶”告诉记者:“三年来,我们的销量年年创新高,最高时达到3000万浏览量。目前直播销售额已经占到文总产品总销售额的30%。”
尝到直播甜头的不只是文宗一家。“虽然受疫情影响,大家的线下购买力都不如以前了。然而,许多消费者听到了网络名人博主推动的消息。预计今年我们的饺子和礼品销量将增长10%以上。”企业吴荣昌的负责人朱说。
为方便快递运输,不少定安粽子企业专门研发了抗压、抗压的电商箱,并与海南银行、邮政、顺丰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及时解决了粽子厂家面临的融资困难和快递运费高的问题,点燃了消费者的邮购热情。
“定安粽子的销售方式每年都在创新。比如今年,我们更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以‘2022海南(定安)端午美食文化节’为主题,通过直播、送货等方式,在端午前期营造了良好的网络宣传氛围。”定县发改委副主任吴元璋说。
要想让宗乡飘千里,产品类型要更加创新。2020年2月,王飞剑员工创新工作室成立,目标是通过创新提高粽子的口感,增加产品的品种,适应市场需求。“今年,我们与三亚一家5A级景区签订了礼品加工订单,为其制作了热带水果礼盒,包括兰花蜜枣水饺、红心火龙果水饺、芒果水饺、菠萝水饺、榴莲水饺、菠萝蜜水饺六种精品水饺。顾客非常满意。”王飞剑说。
同时,创新工作室追求粽子更高品质原料的培育。几年来,工作室在定安县翰林镇试种并成功收获50亩新糯米,由此研发的150克小粒半兰粽子成功上市。工作室还在定安等地举办了饺子皮技术培训班。,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包饺子获得收入。
为什么招贤能吃遍天下?
近年来,海南定安黑猪肉水饺异军突起,在海南乃至全国的名气越来越大。这种由当地富硒糯米、黑猪肉、饺子叶精心制作而成的时令食品,因其馅料鲜美,肥而不腻,深受美食爱好者的喜爱。随着其产业的不断发展,已跃居全国产业第三位,成为定安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很好的探索了行业的特点。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立足自身优势,立足自身特色,培育自身特色,强化自身特色,从而形成具有鲜明区域标签的竞争力。定安“百里百村”地区的富硒糯米,农民散养的定安黑猪,以及具有特殊香味的乡土药材柊叶,这些特殊的资源禀赋共同构成了定安粽子产业的基础;起源于明代的定安粽子,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著名的特色时令食品。有历史、有文化、有特色、有口碑,这样的特色小吃必然有竞争力成长为地方特产。
龙头企业训练有素。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行业能不能活下去,取决于龙头企业的规模、水平和带动作用。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灵魂,其强大与否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早期由于很多生产企业都是自己做品牌,生产出来的粽子不仅名目繁多,而且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不仅无法树立定安粽子的品牌,还不可避免的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定安成立粽子行业协会,制定定安肉粽生产地方标准,从质量、包装等方面规范粽子生产,要求企业加强质量监管,禁止使用不合格原料,推进黑猪肉粽子“三统一”:统一包装、统一规格、统一质量。正是在这样的规范和引导下,定安的文宗粽子、吴荣昌、仙龙坊、新明记等知名粽子品牌脱颖而出,涌现出50多家规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