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店扩张方面,财报称星巴克仅在2022财年第二季度就新开了97家门店。与瑞幸的556家网店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至于其他品牌,诺娃诺娃咖啡成立于2019年,仅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就将门店扩张至1000多家。运营方面,诺娃诺娃咖啡更注重线上销售。据数据显示,其线上外卖渠道占其营收的75%以上。轻资产战略是品牌的特色之一,已入驻饿了么、美团等线上平台。
另外,幸运咖啡、曼地咖啡、COSTA咖啡、太平洋咖啡等咖啡品牌店数量都在400家左右,差别不算太大。门店数量最少的是双赢咖啡,只有32家门店,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
上海和北京是新咖啡店的聚集地。
据商业不完全统计,2022年前4个月,17个连锁咖啡品牌分别有8个和7个品牌主要在上海和北京。其次,分别有4家、3家和3家主要落户浙江、广东和江苏。此外,其他品牌新店集中在武汉、天津、山东、成都等地。与1-2月相比,上海和北京仍是咖啡品牌新开门店最多的地区。
《上海2021精品咖啡消费观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大众点评平台上上海共有7200家咖啡店。2021年新开门店达到951家,同比增长41.5%。与伦敦的3233家、东京的3826家、纽约的1591家相比,单就咖啡店而言,上海堪称“断层C”。
究其原因,一方面,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摇篮,商业发达,文化包容性强,吸引了众多咖啡品牌先行入驻。例如,今年2月,被称为“咖啡界的苹果”的蓝瓶咖啡在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后,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门店。
另一方面,上海的咖啡文化繁荣,消费习惯也是关键。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上海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很多外资企业的员工和在上海生活的外国人也引领了咖啡消费的潮流。”除了上海,北京也受到咖啡品牌的青睐。据统计,北京有4000多家咖啡店。
事实上,除了北京和上海,一些咖啡品牌另辟蹊径,积极探索其他城市的可能性,比如幸运咖啡馆和不眠之海。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Lucky Cafe的门店主要集中在河南新乡和泰安,这个位置与其总部位置和自身定位有很大关系。据悉,幸运咖啡馆由蜜雪冰城总经理张红甫创办,品牌总部位于河南。在品牌定位上,幸运咖啡继承了蜜雪冰城的“便宜”属性,主打低价咖啡。据报道,最便宜的一杯冰柠檬咖啡只要5元。
除了在价格上追求差异化,便利蜂旗下的不眠海咖啡追求的是差异化运营。公开资料显示,不眠咖啡从2021年开始上市,主要分布在北京和天津。在运营上,不眠之海采用“店中店”模式,即在便利蜂店里设置一张茶几,价格多在10-20元之间。以这种模式经营的,还有唐久便利店今年5月推出的独立子品牌“小样咖啡”,也是以便利店为基础,增加了“咖啡”业务。据悉,小样咖啡已在Xi安200多家门店销售,预计6月份将在Xi安300+门店全面上市。
另外,从目前咖啡品牌的门店分布来看,大部分品牌都喜欢在华东地区布局。据商业不完全统计,这17个连锁咖啡品牌中,有15个品牌广泛分布在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其次是华南和华北,位居第二。第三,是西南,华中,港澳台。
咖啡新风向
不得不说,近两年咖啡赛道发展很快。艾媒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为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呈现整体扩大趋势。但与此同时,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除了在产品上创造差异化,品牌也越来越倾向于消费者的生活习惯。
比如,在露营热的当下,星巴克正在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开设“移动咖啡车”,以快闪的形式运营。据悉,此前在深圳万象天地和福田咖啡生活节开设的咖啡车,分别以驿站和露营为概念,在现场搭建了候车亭和遮阳棚。
Lucky追求的是产品差异化。数据显示,2021年,Lucky上的新品达到113款。此外,瑞幸在营销方面也没有落后。今年4月,瑞幸与椰子品牌椰汁的联名产品“椰云拿铁”迅速走红,短短一周内售出超过495万杯。
至于其他品牌,2022年初,Manner携200+新店一起开业,曾推出自带一杯免费咖啡的活动;代数咖啡(Algebra Coffee)出售传统意式咖啡和手冲咖啡,同时还推出一款以咖啡为基础,添加酸奶、咖啡花蜂蜜等元素的潮流风味咖啡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