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6月5日电(谢宇丽)5月以来,福建天气的主旋律可以说是“雨”的“主打歌”。福建到底下了多少雨?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一直下雨?目前,福建已进入降水集中期。应该怎么辩护?
福建省气候中心副主任苏同华5日透露,受“双峰拉尼娜”影响,今年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增强,冷空气体活动频繁。特别是5月份以来,中高纬环流呈现“两槽一脊”态势。东北冷涡较常年偏强,有利于冷空气体频繁南移,副热带。有利于西南暖湿空气体向北输送,福建省冷干空气体与暖湿空气体长期交汇,造成5月以来福建气温明显偏低,阴雨日数偏多,持续暴雨频繁。
据5月1日08时至6月4日08时累计降雨量统计,全省81个县(市、区)974个乡镇降水量超过250毫米,其中53个县(市、区)256个乡镇超过400毫米,19个县(市、区)38个乡镇超过500毫米,以德化水口镇722.2毫米为最大。苏华说,与此同时,全省平均降雨天数为25天,比正常情况下多5天。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平均累计降雨量334.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3%。
由于冷暖空空气在福建上层空交汇,福建南北切变摆动,低层西南气流较强。6月5日至15日,全省有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这个过程有五个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预计持续11天;二是累计降雨量大,全省大部分地区可达250 ~ 400毫米,三明、龙岩、福州、莆田部分地区达500 ~ 600毫米,个别地方达800 ~ 900毫米;三是强降水范围大,暴雨范围涉及全省;四是降雨强度大,最大小时降雨量将达到100mm是五个强降水区和前期高降水区的叠加。“预计6月5日至15日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最大过程降水量、暴雨持续时间、暴雨范围都将达到极端事件。”苏华说。
苏华指出,一是加强暴雨洪水和地质灾害的防御。前期累积降水过多,土壤含水量高。要注意强降水的叠加效应,防范洪涝、山洪、城乡内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那可能是中小流域造成的。二是加强防范这一过程对高考的不利影响。此轮强降雨恰逢高考,需防范对高考出行和考场的影响。三是加强农田渍涝和设施农业治理。此轮强降雨覆盖范围广,各地需提前做好清沟排涝准备,同时做好设施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巡查、维护和加固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