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生产线两侧,智能钢筋焊接机器人、智能钢筋弯曲中心、数控智能钢筋调直切断机等大型自动化先进设备。依次排列,有序高效。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智力基地还实现了立体储运。”张介绍,该厂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建设了两座立式12层立体固化窑,占地面积约850平方米,是一般工厂固化窑储存量的两倍以上,能更好地节约土地资源,也是绿色施工的体现之一。
近年来,装配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得到了应用。5月18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南京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保障性住房项目一期全面竣工。“项目充分利用组装技术,主体建筑全部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建造,可减少近90%的建筑垃圾;同时,注意加强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周转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30%。”项目负责人苏先新介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建设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不断提高构件标准化水平,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促进智能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
“组装构建项目就像‘积木’。工厂化生产,现场一体化,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建筑师胡家轩说,“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但在标准化设计理念、预制构件产业化水平、信息化支撑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据住建部标准定额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发展,住建部将构建标准化设计生产体系,实施“少规格多组合”的正向设计方法,推动装配式建筑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探索绿色转型,实现建筑节能减排、健康舒适性能的平衡提升。
走进哈尔滨市道外区红河小区第五街区,花池和凉亭之间绿草如茵——其实两年前,小区的院子只是一片荒地,楼房外墙脱落。
“前年小区改造后,楼房保温、防水、装门‘一条龙’焕然一新。”居民季红梅说,“漏水、透冷的问题解决了,冬天家里温度提高了5摄氏度。”
“外墙和屋顶保温板的铺设,不仅大大减少了室内热量损失,还显著减少了供暖消耗的煤炭资源。”道渠区旧社区改造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俊介绍了种种变化:加强供热管道保温处理;优化雨污水管网系统的管径、走向、坡度……“小区将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面升级。”
近年来,哈尔滨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供热、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率,不断降低能耗。黑龙江省2020年9月发布的《黑龙江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地方政府投资建筑、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在广州,预制建筑的概念也被应用于现有建筑的翻新和升级。
广州黄埔区某写字楼,楼龄超过20年。中建局投资公司绿色建筑事业部总经理罗志说,当时的建筑柱子太多,非常占用空房间,改造的需求是提高空房间的利用率。“我们采用装配式改造方式,通过减少柱数、加厚柱、增加梁,高效实现了建筑改造,节约了成本。”罗志说。
中国建筑学会计算设计学术委员会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成表示,大量建筑在健康、舒适、便捷等方面仍在提升空,使得建筑使用者采取积极措施调控ieq,导致能耗高、碳排放量大。“既有建筑改造只是希望通过计算设计创新,实现建筑节能减排与健康舒适性能的平衡提升。”
“推进高水平绿色建筑发展,是实现城乡建设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据住建部标准定额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住建部将继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在适宜气候地区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推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提高建筑节能低碳水平;加强建筑运行管理降低建筑运行能耗。
布局: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