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的到来,冰淇淋再次登上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榜。
重复的模式、不断上涨的价格以及各种新的跨界趋势,使其成为食品行业新的“顶流”。一方面,国产新品牌异军突起,“茅台冰淇淋”带着流量光环向我们走来,各种“创新”让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据媒体报道,便利店10元以下的廉价冰淇淋一票难求,不少人感叹“冰淇淋自由”渐行渐远。
冰淇淋的许多小变化,其实是中国消费发展新趋势的一个缩影。需求是源头。没有新的需求,就不会有新的供给,即使有,也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趋势已经形成。人们等待的不再是关于有没有的“刚需”,而是少而精的“美好生活需求”。同时,90后、00后等新生代消费力量更加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重视产品品质和性价比,热衷于体验消费和具有“社交圈”属性的消费,这也给消费领域带来越来越多的新特点。
冰淇淋是一种受欢迎的夏季产品。价格低廉但冰之爽口感的“冰糕”和“冰淇淋”的记忆依然留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这也是很多人难以接受高价冰淇淋的原因之一。然而,现在的冰淇淋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水+糖”甚至添加“牛奶”、“巧克力”的冷饮形式,反而升级为一种享受型的消费品,甚至成为社交分享、慰藉心灵和情感的流行载体。各大商家在食材、口味、造型上不断创新,在营销上也下足了功夫。
从竞争格局来看,近几年兴起的“国潮”热也体现在冰淇淋上。中国风、中国文化不断渗透到设计中,国产品牌大力推出高端产品,逐渐抢占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这些变化是不断优化供给以适应我国消费发展新趋势的表现,也反映了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最终满足了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向往。这值得肯定和拥护。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长期的动态均衡,而短期的失衡是一种常态。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雪糕价格上涨,噱头营销过热,可以说是消费品升级,消费方式改变的必然过程。本质上是供需良性互动不足、调节不足的失衡表现。
面对明显的消费分层,商家在推出高价冰淇淋的同时,简单放弃廉价产品和所谓的“下沉市场”并不明智。如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求?如何让所谓的花样创新定价不那么虚高?答案是,这取决于更充分的市场竞争和供需互动。竞争越激烈,提供的不同质量和价格水平的产品就越多,价格空就越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定位中低端,还是中高端,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新锐品牌,无论是基于行业的深挖延伸还是各种跨界联盟,都不是坏事。这是一个市场大浪淘沙的过程。在公平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的是黄金。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农业与食品营养专业委员会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最新《中国冰淇淋行业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冰淇淋市场保持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600亿元,全球第一。但是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还是有很大的增长空。在市场规模进一步发展、产品快速迭代升级的过程中,要加强规范监管,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特别是相关部门要根据产品和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建立和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在成分安全、外形规格、营养健康价值标识等方面提供参考标准,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李庆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李庆斌编辑:王庆宇)
作者:李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