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的到来,人们的健身热情高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让人们在体育锻炼中获得健康和快乐。
夏天来了,人们健身热情高涨,踏上步道,进入球场尽情挥汗。人们克服高温、强身健体的意愿是全民健身深入发展和健康意识普及的体现。
“冬练三九,夏练三日”。研究表明,夏季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体力消耗,增强消化、呼吸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但是很多健身者也有一些误区,认为“不流汗就是不运动”,“多流汗才能更好的达到健身的目的”。对此,体育专家一再呼吁,在夏季健身,尤其要注意把握好尺度。锻炼要量力而行。夏季气温高,人体失水快,过度运动中暑风险更大,容易使人疲劳,甚至造成运动损伤。
因此,在夏季,要参加健身锻炼,享受运动乐趣,就要循序渐进,适当放松,采用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这样才能获得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效果。比如,进行短时间、低运动量的锻炼,让身体逐渐适应炎热的天气;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间进行户外运动;全天健身计划可分段完成,多次累计;运动前后注意热身和补水...
很多注意事项,不仅需要健身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健身指导。人们健身热情高,意味着对科学指导的需求更多。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各种探索。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体育学院推出的“科学健身100”和“科学健身周锻炼”系列健身短视频,一年来累计点击量达8000万次。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推出科学健身在线指导系列,累计近430万次课程观看量;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牵头的全国智慧社区AI健身大会于6月10日启动,推出脊柱、视力健康亲子操等6个强调科学健身的线上项目,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
人们的健身需求日益多样化,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让人们在体育锻炼中获得健康和快乐。(宣儒)
编辑:韩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宣 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