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信。新华网江西赣州6月16日电题:赣南老区人居环境“改观”,人们“安居乐业”,享受生活。
记者吴鹏泉
“天上蛛网,地下污水涓涓”曾经是贾凯旋对自己居住环境的深刻记忆。
贾凯旋是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钱景家园小区的居民。他在这里已经住了20多年了。“小区以前电线乱七八糟,像蜘蛛网一样;路面坑坑洼洼,下雨天污水到处流。”老小区“脏”的居住环境一度让他想到搬家。
针对住宅设施陈旧、居住环境差的问题,赣州市赣县区对钱景家园小区进行了升级改造。赣县区城南社区党委书记谢敏介绍,当地对社区内外墙和道路进行了改造,推进了电梯安装和儿童公园、停车场等功能设施建设。
新增45部电梯、拥有实用新型专利的油污处理装置、彩绘墙面、智能服务管理平台...现在,钱景家居社区从里到外焕然一新,连管理都用上了数字化平台。
随着老小区的“脱胎换骨”,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在“升级”。“环境变美了,设施齐全了,大家的文明意识也提高了。”说起改造后的小区,贾凯旋忍不住提高了嗓门。
钱家园社区的变化是甘南老区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十年来,江西赣州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69.52万间,建设农村保障性住房1.74万套,近300万农民住进新房,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3.5万户,新建城市保障性住房7.95万套,解决71.4万城市居民住房问题。
盛夏时节,走进赣州市安远县孔田镇高屋村,只见农舍错落有致,村道蜿蜒整齐,远山云雾缭绕,近处绿树婆娑,田野一片翠绿。很难想象,这个看起来像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的村庄,曾经到处是破旧的土坯房、低矮的猪圈、露天的旱厕、道路污水,夏天蚊蝇猖獗。
记者了解到,十年来,高屋村统一规划,村民建楼,村里建起了文化小广场、采茶台等基础设施。村里还对有500多年历史的高家大院进行了修缮,改造成了孝心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成了村民们日常的“打卡地”。
“我以前住的房子采光不好,下雨天就漏雨。没想到现在住的是楼房。我每天和大家打牌聊天,生活很安逸。”年事已高的高屋村村民高笑着说。
生活环境被“改变”,赣州市寻乌县学习型社区居民张开友六十多岁。寻乌县学习社区是当地的一个扶贫安置点。
“以前在家乡生活很难。我住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里。”在搬迁之前,张凯的一些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当他在家工作时,他必须接送他的孙子们上下学。"去学校的路是泥路,很难走."
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张凯一户人家搬进了寻乌县学习社区,儿子儿媳也回乡创业,办起了服装厂。“一家人团聚,孩子就近上学,坐公交车上下学十分钟,教育资源更好。”张凯说。
赣州,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曾经是中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12年,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赣南老区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变化最大、人民受益最大的时期。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要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众住房保障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筑方式。扎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保护和赣南乡村风貌保护传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