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没了,夏至快到了。这个时候,有一种夏花相当高调,引人注目。这种花是栀子花。
栀子花是诱人的,一朵是洁白宏大的花,一朵是浓郁芬芳的香。事实上,它吸引的不仅是人类,还有各种蜜蜂、蝴蝶和昆虫。有些人靠近去看或摘栀子花,却被花瓣和花蕊里的小黑虫搞得大失所望。但是,栀子花不怪。如果你喜欢栀子花,就要包容与世间万物分享这份美好。
栀子花开,当然美;我最喜欢的是未开放的花蕾,呈纺锤形。它的两头尖,中间饱满,花瓣整齐而紧密地“卷”在一起。花蕾有一条浅绿色的线——那是花瓣边缘的颜色。从单朵花的外观来看,我觉得栀子花和广玉兰、白莲花最像。
还记得小时候在皖东农村,栀子花开的时候,小姑娘和老奶奶都喜欢摘下一朵,不放在裙子上或扣眼上,也不放在清水里。不会开的花最受欢迎。说到时尚,就是最本土最新鲜的时尚。
事实上,栀子花不仅是一种供人们欣赏的花,而且是全身的珍宝。尤其是栀子的果实,颜色为红色,可用水提取得到黄色染料,在古代是染料的重要来源。同时,栀子的果实也可以入药。但是,栀子花的花那么耀眼,恐怕很少有人关注过栀子花的果实是什么样子的。
有很多关于栀子花的古典诗词:
江头四用栀子花
杜甫(唐朝)
栀子花比很多树都好,世上人不多。
对体色有用,与道气伤和谐。
乘红风霜,看绿中雨露。
如果你被无情地感动,你会在江波中得到反映。
杜甫的诗就像一篇朴素的说明文:栀子花是世界上罕见的植物。它的颜色很耐久,但气味太浓,超出了正常的阈值,不够和谐——当然这是杜甫从儒家“中庸”中得出的想法;秋天可以采摘红色的果实,春天可以看到绿色的枝叶;我会把你移植到这里。颜色反映在江波上。真的很漂亮...
更有生命气息和文学形象的栀子花,来自这首诗中的描写:
玉果山村
(唐)王建
雨中一两只鸡啼,竹溪村板桥路斜。
姑姑唤蚕洗澡,我闲散着栀子花在中庭。
江南山村,鸡鸣狗吠,小桥流水。农家乐是天堂,农家乐是人间烟火。小麦是金色的,人们在田里劳作;婴儿越长越大,沙沙作响的桑叶,女人像孩子一样照顾蚕。农家小院的栀子花,似乎被人冷落了。不过,就算你自恋,也要注意到极致。这就是栀子花的工作方式。
目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用割田,不用养蚕。那么,“中庭闲栀”怎么样,就换一个词,叫“中庭闲栀”?
(大石哥)
作者:大诗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