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信。com长沙6月19日电题:两岸情侣执着“原味”小吃:两岸民众美食交流多了。
作者向关
将新鲜的生鸡肉切块,腌制,加入土豆粉等配料,高温油炸,然后去油,最后拌上罗勒,就做出了一只外酥里嫩,香气四溢的台湾省咸酥鸡。
“这种正宗的台湾省小吃,不仅食材必须绝对新鲜,而且煎的温度和时间也需要准确掌握。”来自台湾省台北市的49岁的林金丽说。
林金丽也和她的大陆妻子任玥一起做小吃。1995年,林金立被所在的台湾建筑公司派往厦门,认识了在该公司工作的任玥。一年后,两人结婚,后来住在台北。
几年前,90岁的父亲住院,这使任玥产生了回长沙的强烈想法。“父母年纪大了,我想留在他们身边尽孝。”
“我们回长沙能干什么?”夫妻俩认为这份工作是他们两个人都热爱的事情,时间也相对宽裕。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在台湾省开一家小吃店。为此,林锦丽特意利用空空闲时间,到台北的朋友小吃店学习。
“那时候我学会了做双圆汤、生蚝炒等特色小吃,后来又学会了台湾省咸酥鸡。”林金利介绍,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美食非常感兴趣,从此爱上了这一行。
林锦丽还专程去了长沙市场。他跑遍了大街小巷,发现长沙正宗的台湾省小吃并不多。为了迎合消费者,许多小吃得到了改进。
“可能,很多大陆同胞还没去过台湾省,希望他们能品尝到正宗的台湾省小吃。”林锦丽有自己的坚持。“必须是原创。”
2020年8月,林金利夫妇回到长沙,开始寻找合适的店面。热闹的地方人流量大,房租太贵;小区里中老年消费者多,不一定接受台湾省的口味。考虑到小吃店主要面向年轻人,夫妻俩最终把店开在了河西大学城旁边。
小吃是否正宗,食材是关键。新鲜的生鸡肉很容易找到,但能给小吃增添风味的九层塔却很难找到。金立联系商家,每周从台湾省空运来九层塔。酱油、辣粉和其他配料也是从台湾省进口的。
小吃店除了招牌咸酥鸡,还做台湾省大肠裹小肠、甜红薯条配软粉、深海章鱼须等特色小吃。创业初期,因为没有人气,每天只有几个零散的客人。几个月后,口口相传,生意慢慢有了起色。
“在我们店里吃过之后,很多同学都主动介绍给朋友,在社交媒体上推荐。”金立说,外省客人专程来店里,让他很感动。
林金丽喜欢品尝不同地方的特产。妻子是湖南人,这也让他爱上了湘菜。“在台湾省,我和妻子经常去一家湖南餐馆,点剁椒鱼头、炒黄牛肉等湖南招牌菜。来长沙后,我也会尝尝臭豆腐之类的小吃。”
“台湾省小吃基本都是清淡甜的,越到台南越甜。大陆更多元化。比如福建省和台湾省口味差不多,湖南小吃以辣为主。”林锦丽希望两岸人民有更多的美食交流,增进了解,加深情感认同。
在林锦丽看来,开店不是为了赚多少利润,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融入长沙。“台湾省小吃是一个媒介,让我们和我们的客人成为朋友,彼此信任。”
林丽夫妇对他们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这对夫妇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已经上大学了。“以后如果孩子想在长沙生活工作,我们也会支持,因为内地机会多。”李晶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