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周琴
6月21日17时14分,迎来夏至节气,标志着酷暑的到来,意味着高温的炙烤开始。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打到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一天最长,越往北越长。
夏至在气候方面有什么特点?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吗?夏季节气期间农事活动有哪些注意事项?听听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大气科学系讲师王立伟,从气象方面为你解读。
“夏至”一词的由来,在陈希龄的《守清宪法》手稿中有解释:“日北,昼长,日影短,故称夏至。至,极也。”此时,北半球的白天是全年中最长的。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夏至是一年中中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高温、高湿、偶有雷阵雨是夏至后天气的特点。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大气科学系讲师王立伟介绍,具体来说,这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迅速。入夏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体对流强烈。雷阵雨经常在下午到晚上形成,甚至有时会出现冰雹。但是这样的雷雨或者冰雹来的快去的也快,降雨范围也比较小。这种雷雨来去突然,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之为夏雨穿越田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用了这种天气,写下了“东升西落,路有阳光”的名句。
至,极也。那么,夏至会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大气科学系讲师王立伟解释说,夏至一般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但可以肯定的是,夏至之后天气肯定会开始逐渐变热。具体原因是,夏至之后,虽然太阳的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南移,北半球的白天开始逐渐变短,但是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还是比在地下散发的多得多空俗话说“三伏热。”真正热的天气是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那是最热的时候。
夏天有三季,一是鹿角,二是蝉,三是半夏。这是什么意思?王立伟介绍,夏至是最极端、最有意义的,所以古人认为夏至是太阳一年中的一个节气。古人也讲究夏至之阴,即太阳出来后会逐渐转阴。所以“三夏”的意思可以这么解释。鹿角放生时,鹿的角朝前,生于阳光之下,故属阳。但夏至时,阴生,阳开始减弱,所以正鹿角开始脱落。等待蝉开始鸣叫意味着雄性的蝉也在夏至后开始鸣叫,因为它们感觉到了殷琦的产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草本植物,因生于盛夏的沼泽或水田中而得名。等半夏是指在炎热的盛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开始衰退。
夏至过后,全国普遍进入炎热季节。农耕活动有哪些注意事项?据王立伟介绍,夏至的高温和充足的光照使得水稻等夏季作物长势非常旺盛,同时作物对水、肥的需求也增加了很多,需要及时补充。而且在夏至,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都会因农作物的旺盛生长而出现杂草、病虫害泛滥,尤其是杂草,不仅与农作物争夺水肥,还是各种病虫害的寄主。因此,要注重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另外,这段时间是高原牧区草肥畜的黄金季节,是畜牧业和草原旅游的最佳时机。
对四川来说,这段时间主要是做“夏季管理”的重要工作。夏至后会变成阴雨天,气温高,雨水多,尤其是成都平原。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要注意除草、防虫等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