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上海。只要你愿意在这里努力,你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何成说,这是他的亲身经历,也是他的信仰。
疫情之下,街边小店不易,“七兄弟咸菜鱼”也损失惨重。何成说,疫情发生前,生意好的时候营业额达到一天2万元,生意正常的时候一天1.34万元。从6月份开始,我就不能在大厅吃饭了,营业额急剧下降。“谈不上盈利,但现在也不能保本”。
4月和5月,情况更糟。小店没有收入,几万个储存的食材都坏了。每月仍有50,000多英镑的店铺租金要付。他粗略算了一下,最近几个月总共损失了20多万元。
尽管损失惨重,何成没有辞退员工,也没有拖欠员工工资。厨房的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都是他从老家带过来的,彼此非常信任。对他来说,如果他咬紧牙关挺过这次低迷,未来将是光明的。
“我觉得我的店能倒闭只有一个原因。我自己做不了生意。如果我的店撑不过两个月,那只能说我预见风险的能力太差了。”何成有自己简单的生存法则。比起外在的困境,他更看重内在的主动。
何成很得意的一件事——五年来,“酸菜鱼七兄弟”在附近积累了不少老客户,包括周边的居民、商厦的上班族、中介机构的员工、施工队的装修工人。“我们性价比高,菜也不贵,很多人喜欢我们的川菜。”他说,这是做“苍蝇馆子”的自信。
6月26日,上海宣布,符合条件的街镇从6月29日起,有序开放餐馆、饭店。消息一出,何成立即发朋友圈表达喜悦之情。“上海餐饮人的‘寒冬’即将结束,迎接我们的将是人山人海”。
但他也知道,防疫仍是现阶段开业的重中之重。现在他们每天至少杀三次店里的环境,所有员工每天都做核酸。饭堂开放后,他们还会限制聚餐,限制客流。
齐格酸菜鱼属于小型餐饮餐厅(营业面积小于150平方米)。用餐人数将按照最大承载量的50%的比例进行控制,桌子分开,错开就座。届时,他还会要求客户持有有效核酸证书,扫描站点代码,严格执行相关防疫要求。
齐格酸菜鱼内部目前不对外营业。
在做好预防措施的同时,何成也在忙着联系供应商进货,为更多的客户做准备。“原来鱼一天30斤,第29天可能需要60斤,青椒15斤,然后可能30斤。”他估算了这个数字。
何成认为,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好转,真正的消费高峰的到来,小餐馆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一些菜肴陈列在商店的墙上。
在这座城市,何成有自己的梦想。他想和妻子住在上海,存更多的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开设第二家和第三家分店,并继续发展几年。最好有机会在上海买房,把孩子接过来。”他笑着说:“不管能不能实现,我们都要有这个梦想。”
(本文来自论文。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The Paper”APP)
作者:李佳蔚 选稿: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