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介绍,我市自7月1日起,辖区内无中风险地区且近一周内无社会面疫情的街镇,可有序开放室内体育场所。各区开放室内体育场所的具体区域,由区政府综合评估疫情防控形势后确定。详见↓
![](/img.php?url=https://mz.eastday.com/61260373.png)
![](/img.php?url=https://mz.eastday.com/61260369.png)
2022年我市体育场所疫情防控指引2022年我市体育场所疫情防控指南
(第二版)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体育事业发展,进一步落实《上海市体育行业有序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实施方案》(沪肺炎防治办〔2022〕612号)、《上海市有序复工复产实施方案》(沪肺炎防治办〔2022〕654号)。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我市各类体育场馆,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和经营性体育健身场馆。
二。体育场馆分类开放
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我市户外运动场所有序开放。
街镇无中高风险区,近一周无社会疫情。通风条件好的室内体育场馆,经区体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以有序开放。
利用地下空封闭的运动场馆继续暂停开放。
三。严格落实四方责任
压实属地、部门、场所、个人“四个责任”,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确保我市体育场馆安全有序运行。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做好辖区体育场馆防控工作;落实体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做好备案工作,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督检查;落实各体育场馆主体责任,体育场馆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完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将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切实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健康宣传教育、核酸检测、环境卫生、通风消毒、防护物资储备、应急处理等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个人自我管理责任,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个必须”。
四。基本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要求[/s2/]
(一)制定疫情防控计划。
根据城市防疫政策法规,实施“一地一预案”,包括防控工作组、防疫措施、人员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设置临时隔离点。体育场应成立处理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由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担任组长,全面负责疫情防控工作。连锁体育场所也应在单一场所指定专人负责疫情防控。体育场应当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实施细则,提高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公共安全卫生知识、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对拟开放的室内体育场馆,由区体育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进行检查指导。
(二)把好健身人群入口。
体育场所入口必须设置“场所码”或“数字哨兵”,健身人群进入场所应当扫“场所码”或“数字哨兵”,核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测量体温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