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战争的“疫情”中,常宁体育人一直积极行动,奋战在各个岗位上。他们保持着“上海”的暖心,一心抗击疫情,始终坚持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普及“场所编码”,数字化赋能疫情防控
长宁区体育局正在全面推广使用“场所编码”,做到“取之有道,贴之有道,物尽其用”。督促各类体育场所管理人员和经营者切实落实扫码亮码验证要求,压实管理责任,做到“事事有人扫、每扫必查、不漏一人”,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底线。
对区域内日均人流量500人以上的经营性体育场馆,区体育局将指导相关场馆在复工开放前完成“数字哨兵”设备采购,加快推广配置,为严防“流中风险”提供技术支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
年轻干部下沉社区保障居民医疗需求
为保障封闭管理期间的公共卫生,从3月31日起,长宁区体育局、钱、、张东江、廖龙川、6名年轻干部,能够积极响应号召,作为骨干,先后下沉到华阳路街道绿色医养帮扶小组进行帮扶。其中,、钱、张东强、廖龙川都是中共党员,在基层防疫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6个人分成两组支援,他们会日夜坚守,保证居民24小时医疗需求。从晚上8点到早上8点,他们轮流接送急需医疗的居民。白天,他们还负责医疗住院医师的信息录入和药品在网上的分发和配送。
“感谢所有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衷心感谢当晚开车送我们的体育局志愿者廖先生!“最近治安队收到了华阳路街道居民的感谢信。原来,4月25日晚,72岁的老人眼睛疑似发炎复发。半小时后,廖龙川紧急出动,开车将老人送往医院急救,结束后送其回小区。
像这样的紧急医疗救治,在医疗保障组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志愿者叶莉说,“因为我们经常通宵工作,我们也感到累。但是我很荣幸也很自豪能够保护长宁和上海,我们都坚信胜利就要来了!”志愿者钱说:“长宁是我从小生长、生活、工作的地方。支持社区是我的职责。我义无反顾的守着上海。希望大家平安健康,胜利就在前方。加油,上海!”
党员志愿保护居民的“健康绿色”
在长宁区体育局各级党组织的号召下,体育系统全体党员到所在居委会报到,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来自区体育局办公室的中共党员苏玉静,在担任志愿者期间,热心为街道核酸检测扫码志愿者答疑解惑,多次带领社区核酸检测扫码小组完成任务。苏雨静说,“在这个志愿者岗位上,我无怨无悔。”怀着一颗热情的心,她毅然坚持继续她的志愿者工作。
90后游泳教练章昊来自长宁区青少年业余体校。一个月来,他一直坚守在浦东机场长宁区的岗位上,一直保持着热情和耐心。“每次我都会认真登记、审核、录入乘客信息,回答每一位乘客的问题。”在保证旅客入场流通有序开展的同时,他还利用休息时间,每天带领一年级学生进行线上培训,在家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他是朱俊杰长宁区青少年业余体校的体操教练,中共党员。疫情爆发以来,他已经在志愿服务岗位上连续奋战了50多天,协助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发放,为社区居民送快递、发放生活物资。最近,天气炎热。戴上隔离口罩和防护服后,感觉很闷。为此,他剃了头发。他说,“我会继续做志愿者工作,保护居民的‘健康绿色’。我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