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社区的老年食堂基本恢复了配送等线下服务,社区的老年居民欣喜地说,又能尝到“熟悉的味道”了。
【/br/】上午9点半,仙霞社区老人餐饮服务准备就绪,等待餐饮人员前来“取货”。与此同时,线下服务的午餐菜品也陆续出炉,在精选区热气腾腾地端上来。
老送餐员徐殿喜10点多就坐着送餐车来了。扫描、显示“地点代码”、量体温后,徐殿喜来到食堂,清点饭盒和米饭。"今天,有39份老人餐要送到4个社区."徐殿喜说。把饭盒放进送餐车,对盒子和手进行消毒后,徐殿喜马不停蹄地赶去送餐。
仙霞社区老年食堂经理王强说,疫情期间,扶老送餐服务从未间断,日均200名刚需老人送餐。
刘茜和董艳华都是仙霞新村街道的老年送餐员。他们每天要在辖区内的三个点取餐,仙霞社区的老年食堂是他们的“最后一站”。
“我这里拿22份,我老公拿28份,然后我们按照名单分别送到相应的小区。”董艳华说,早上9点半开始送,送完最后一份老年餐,基本都是12点多了。幸运的是,由于居民可以有序地走出社区,老人的饭菜分发比封闭期间有所减少。
记者了解到,仙霞社区老年食堂自6月1日起恢复线下营业,80%的食堂工作人员已重返工作岗位,5名老年送餐员已全部“上岗”,基本能满足辖区老年人送餐需求。
而更多的“熟客”关心的是能不能在大厅吃饭。“老年餐恢复了吗?”“我们可以吃晚饭了吗?”短短半个小时,就有不少住在周边的老人来店里咨询。
一位Xi阿姨告诉记者,“我以前经常来吃。食物味道不错,价格也合理。这里的工作人员服务很好,会帮我们给老人端菜,很周到。”得知食堂暂时不能吃饭,Xi阿姨打包了两个菜带回家。
与仙霞社区老年食堂不同,位于剑河路的程家桥街社区老年食堂暂停营业,并为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6月1日,迎来全面复业。
“又吃到了熟悉的‘食堂’,闻起来很亲切。”1点左右,陆续来店里的顾客都叹了口气。
店长范云明表示,食堂所有工作人员都已重返工作岗位,老人餐食分配也恢复到疫情前每天30份左右的水平。因为用餐服务还没有恢复,所以来店里点餐的老人并不多。
同时,由于食堂也对外开放,是周边上班族午餐的“不二之选”。为了防止顾客长时间聚集选餐,程家桥街社区的老年食堂除了一点菜单外,还提供15-30元不等的四种价位套餐。
据区民政局介绍,疫情遏制期间,长宁区依托11个家长食堂和助餐场所,为2430名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日常助餐服务。目前,该区各社区老年食堂已全面恢复老年人送餐服务,老年助餐将根据餐饮单位复工情况逐步恢复。
文字/图片:陈佩玥编辑:高 琴*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