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那天的复餐,赵医生说自己“很激动”。疫情期间,关系好的他们也不常见面。在压力很大的时候,三人约定解封后吃火锅,互相鼓励。“还是吃火锅最有气氛。”赵医生说,等了三个月,终于如愿以偿。
商场外,烧烤店的露天座位很热闹。夏日夜晚,清凉的生啤酒配上油腻的烧烤,十分惬意。
当晚7点,记者来到闵行区沪闵路古方路上的一条美食街,这里以烧烤、串串为特色。路过店门口,烤肉的香味扑鼻而来。
“天热了就想坐路边,今天终于吃到了。”王先生说,他和朋友一行本来打算6月初聚一聚,得知当天要聚餐,下班就赶了过来。
“我的一个朋友半年多没见我了,大家都很开心。”王先生和两个朋友点了三斤小龙虾,各种羊肉串和啤酒,边吃边聊。“有酒有肉有味道。”
6月29日晚上7点多,沪闵路古方路上,一家吃小龙虾和羊肉串的店外露天摆了四五桌,基本都坐满了人。本报记者陈一新
[/s2/]看到希望
对于餐厅来说,恢复营业快一个月了,外卖小哥是你每天见到最多的一个。看到顾客坐下点餐,摘下口罩,享受美食,平成屋四川北路店经理范女士说,有一种不真实感。来之不易的饭菜让她充满了希望。
当用餐高峰期到来时,餐厅再次挤满了人。怒猫渡火锅人广纳福雷斯店经理胡俊豪介绍,6月29日开门半小时就来了10位客人。店内占用率控制在70%,桌间距1m以上。
6月28日晚上才确定巴努毛肚火锅可以恢复用餐,于是连夜和公司沟通发货,凌晨到达。胡俊豪说,当天准备的食材量是日常量的60%。“我们的配料很严格,保质期在48小时到72小时之间。如果生意不好,食材浪费会更严重。门店会根据业务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进货量。”
6月29日中午,巴努毛肚火锅在广拉弗雷斯店。本报记者陈悦
让他高兴的是,昨晚恢复用餐的通知发出后,店里很快就收到了近60份预订,最晚一直预订到周末。
作为一家火锅店,6月29日,重庆高老酒虹口龙之梦店生意不错。到当晚7点,店里已经接待了近五六十位客人。为了保证防疫安全,店里把上座率保持在50%左右。
虽然餐桌数量减少了,但那天还是很忙。工作人员刘平提到,疫情期间店里一半的员工都走了,现在只有20多人。看着来来往往的顾客,刘平的心情难以平静下来。他感慨道,“还好我坚持下来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对于一些餐厅来说,恢复用餐的第一天,客人不多,但明显感觉比较忙。他们相信顾客会与日俱增。
6月29日上午,老麦咖啡馆一波熟客来排队,说第一杯课内咖啡一定要喝。店主麦先生说他很感动,所有的客人都还记得这家店。
前一天,所有的店员都打扫消毒,擦遍所有的角落和窗户,整理好场所代码和温度计,放上新的咖啡豆。
老麦说,从6月1日开始,店里的生意一点点恢复,从刚开始的5%左右,慢慢恢复到10%-20%。他相信恢复用餐后会更好。
6月29日,老麦咖啡馆,几个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本报记者李佳薇
“随着疫情好转,会逐渐好转。游客会逐渐增多,我们的客人也会逐渐恢复。”老麦有这个自信。他一边叙述客观事实,一边给自己打气,说:“我们会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
不过,目前饭堂还没有完全开放。按照新闻发布会的要求,只有近一周内无中危区、无社会疫情的街道和乡镇才能有序开放食堂。同时,餐饮企业需要向区防控办申报,由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检查评估。6月29日上午,记者实地走访多家快餐店或电话联系,店内工作人员均表示未接到恢复就餐的通知。
虽然餐饮业完全恢复正常还需要时间。不过,“一起开饭”终于可以纳入市民的日常出行计划了。
(本文来自论文。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The Pap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