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个多月,申城部分室内运动场馆又迎来了熟悉的人气。7月1日起,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有序开放室内体育场馆。“落地”第一天,健身房又“热闹”了。
“进入健身房前,请扫描场所代码,出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进行体温检测。”上午9点刚过,中山公园龙之梦购物中心还没有开始新一天的营业。在大厦12楼的一兆韦德门口,几位健身爱好者跃跃欲试。在场馆工作人员的提示和协助下,他们配合完成了相关测试,成为第一批重返线下室内健身房的“幸运儿”。
消毒剂、口罩等防疫用品都放在房间最显眼的位置空,地面和墙壁也贴有防疫安全提示。通风和换气设置为以循环速度运行。此外,健身房工作人员根据客流情况,及时调控入场人数,提醒场内人员保持安全距离,定期对各类健身器材和场地进行消杀,最大限度保证安全。该场馆负责人表示,健身爱好者可以在出发前通过电话咨询相关信息,实现分时、分散锻炼,在规避安全风险的同时,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我很久没去健身房了。今天看到这些熟悉的设备,我很感慨。”有意思的是,几个健身爱好者走进内场后,并没有像之前一样直接去换装备。而是故意在设备区多呆了一会儿,有的甚至拿出手机拍照发在社交平台上。“在过去的三个月里,虽然我们一直在遵循线上课程进行锻炼和健身,但当我们回到线下空时,我们仍然感觉不一样,更有氛围,更有动力。”疫情前常来这里健身的赵阿姨站在乒乓球台前笑着说。
十多分钟后,在这个“寂静”了很久的房间空里,传来了曾经很熟悉,现在却有些陌生的声音:跑步者在跑步机上发出的“咚咚”声,各种上肢器械特有的“吱吱”声,乒乓球和球拍的接触声,教练的指导声,一起奏出了一个属于锻炼和健身的动作,也象征着它属于。
选稿:黄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