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说明:7月19日,人们在英国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喷泉旁纳凉。当日11时,英国达到39.1摄氏度。 世界气象组织19日表示,当前正席卷欧洲的热浪将持续至下周,高温等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将至少持续至本世纪60年代。
往常,在国内,看到欧洲30多℃高温的新闻总觉得很奇怪:这不很正常吗?武汉、重庆、西安,那火炉是一个胜似一个,每年都那么过,怎么欧洲人就这么矫情?
所以,在天天晴空万里、烈日当空的马德里待了两年之后,我搬到伦敦,感觉只有一个:伦敦的夏天怎么这么凉!即便在最高温的32℃的天气跑到海边,对我来说,海水依旧是凉飕飕的,根本没有下水的欲望。夏日外出的话,你得随身带上一件外套,便于在阴凉处和出风口保温。
查看统计记录,伦敦7月和8月的平均温度,均是最高温23℃、最低温15℃。这个温度比上海5月份的平均温度(最高24℃、最低17℃)还要低一点。所以,整体来说,伦敦的夏天是非常舒适的。
所以,当前些天天气预报伦敦40℃的时候,我大意了。别说空调、电扇,家里连把扇子都没有。自以为经过了江南的闷热和广州的湿热,伦敦的高温至多不过北京的干热,风一吹还是很凉爽的;然而,昨日一起床,就觉得体温不太对,由身体散发的内热和太阳灼射而来的外热,内外焦灼,整个人仿佛在高热中风干,能量就那么一点点被蒸发掉,整个人感觉虚脱了。忍不住想起当年,因为工作关系终日奔走在黏糊糊、湿哒哒又骄阳似火的盛夏广州,我们戏称自己为一块块行走着的滴着油的肥肉,两者一样难受。
7月19日,在荷兰哈勒姆,一名男子躺在水中消暑。新华社图
上网课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调侃,希望自己两天后还活着。他绘声绘色地模仿着邻居因为天热大口呼气的模样,而我隔着屏幕看着他因为高温涨得通红的脸,想起小时候盛夏时分老黄牛躺在树荫底下伸长了舌头大口呼气的囧样。人和生物,在大自然面前,其实都一样。
阁楼是真不能待了,我搬到了客厅。客厅有三面大窗,非常通透,但是因为朝南,阳光积累的热量很快就把房间给烤热了。我只好又躲到了朝北的房间,虽然没那么多风,胜在阴凉。这时候真的很怀念国内的空调。
没错,国内特别寻常的空调在欧洲是奢侈品。绝大部分欧洲家庭都没有空调,有电扇的家庭也不多,马德里不太有,伦敦更是没有。最根本的原因是这儿的气候。平均温度在那摆着,一个夏天,最热就那么几天,这近40℃的高温,至少我在伦敦这三年是第一次遇到。往年最高就是32℃,一个夏天大约两次,每次一到两天,加上早晚温差大,所以对空调的需求并不大。
另一个原因是真的贵。在伦敦装个分体式的空调成本大约2000英镑,相当于大部分家庭一个月的净收入。如果每个房间都装,那可能就要上万英镑了,绝不是寻常人家能承担的。另外,这儿更讲究环保,还有环境权益,你要装空调,邻居不答应,你也装不了。倒是有一体式空调,价格应该几百镑,因为在室内,据说噪音有点大。
欧洲今年遭遇高温热浪,确实太突然。同样面对酷暑,像中国南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空调可以降温,伦敦没有这个准备,也没这个心理预期。
所以,这几天整个伦敦都如大敌压境,呼吁大家做好降温工作。新闻说昨天已经热死了9个人。我家孩子的学校这几天放弃了校服,让孩子们怎么凉快怎么穿。早上去学校,发现各个教室早早地就把窗帘全给拉上了,教室里黑乎乎的(没开灯),就是防止温度过高。这几天挤伦敦的火车那叫一个遭罪,高峰时期,也是人贴人,但没有空调,那个味道真的很刺激。伦敦的公交车也没有空调,先生下班回来说,公交车司机已经甩开膀子,穿着背心在开车,特别是太阳直射进驾驶室的时候,简直是火烤。
希望高温早日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