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拉伸“变身”
30分钟自我介绍
由飞盘俱乐部组织的普通新手活动通常包括5个环节:热身及基本技巧讲解,专注出盘练习,跑动训练,比赛,还有最后的拉伸分享。
在单身交友俱乐部组织的飞盘相亲局中,跑动训练被取消了,原本10分钟的拉伸分享被扩展为30分钟的自我介绍。在这30分钟里,男女嘉宾围坐成圈,分别介绍自己的年龄、职业、择偶要求等基本信息。当天在场的嘉宾年龄范围跨度不小,80年代初到“95后”不等,其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位26岁的女性。女嘉宾大多比男嘉宾更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择偶要求:年龄比自己大、有幽默感、长相帅气……
最简短的自我介绍来自一位“80后”男嘉宾,除了名字和出生年份,他只说了十个字:“北京人,在事业单位工作。”此前在球场角落与两位女士搭讪的男嘉宾自述在金融行业工作,还曾在国外工作数年,近期入股了一家公司。但他的职业经历没引起太多关注。倒是一位90后男嘉宾,当他介绍自己时,几位女嘉宾笑着表示应该加个微信。
谈笑间,这场两小时的飞盘相亲局接近尾声。天色渐暗,投光灯亮起。男女嘉宾们收拾行装逐渐散去。此前搭讪的男嘉宾指着场外一辆黑色奔驰发出邀约:“这是我的车,可以送你们一程。”两位女士没有上车,开着特斯拉离开了。
“当初只是想练习飞盘
完全没考虑到谈恋爱”
“我当初只是想练习飞盘,完全没考虑到谈恋爱。”作为飞盘俱乐部里的情侣,沈沁(化名)和男友在飞盘训练中偶然认识,她认为自己和男友的“化学反应”更多是在场下。
此前,因为“约人不方便”,沈沁更多选择攀岩、冲浪等单人运动。在她看来,这是在与大自然接触,跟自己较劲。2021年底,她在朋友的带领下接触飞盘,刚接触不久就能扔出一个不错的盘,带给她成就感。她也因此认识了很多不同的朋友,体会到了团队运动的乐趣。“多人竞技的运动需要队友默契、相互配合,增加了人与人的接触。”
她和男友相识于去年12月的一场室内随机组合赛,但她已经记不清他们是否在一个队伍,当时她脑中只有一件事——“打盘”。
那时,北京的飞盘圈还不如现在这般壮大。对于打盘频率高、水平差异不大的人而言,在训练中遇到是常事,久而久之便觉得“眼熟”。
场上打盘配合、场下复盘战术,赛后相约训练,在提升飞盘技术的过程中,频率相同的人自然慢慢走到一起。
“如果抱着明确的社交或其他目的参加某一项运动,我个人觉得并不是很好的选择。飞盘被选作相亲载体可能只是因为它现在热度大,但不代表飞盘本身具有这个属性。”沈沁说,热爱同一种运动的人天然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找到同类。但在她看来,体育运动种类众多,运动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最后俩人走到一起更多的要看人和人之间的反应,而非运动的作用。
多位爱好飞盘运动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士表示,任何兴趣爱好其实都有社交功能,于他们而言,飞盘的社交属性更像是熟人社交。大部分情况下,参与者更希望与熟悉的队友配合练习、提高技术水平。
以社交为目的参与飞盘运动的情况或许存在,但那是个人选择。目前飞盘俱乐部组织的仍然是以提高技术为核心的训练和比赛,“飞盘相亲”是部分相亲平台组织的活动,是整个飞盘活动中的极小部分。
相亲平台
通过活动成为情侣概率不到5%
一位相亲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前几年平台曾组织过红极一时的“相亲八分钟”活动,相比双方在短时间内快速交换关键信息,男女嘉宾都希望有更为自然的认识方式。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平台日常会组织读书会、游戏局、户外运动等活动,疫情期间,室内活动受限,线下相亲活动选择变少。飞盘运动逐步成为潮流,它兼具上手快、对抗性弱、互动性强、男女可同时参与等特点,由此也成为线下相亲活动的选择之一。
报名一场普通飞盘活动只需预约、支付,至多再填写姓名和手机号。而参加一场带有较强社交属性的飞盘相亲,报名者需要完成实名认证,填写身高、体重、出生地、户籍地、毕业学校、从事行业、工作地、平均月薪、感情与婚姻状态、房产情况、兴趣爱好等信息。
相亲平台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平台目前在组织飞盘相亲时没有设置门槛,但会在报名系统中分别限制男女人数(通常为15或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