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双手何以如此神奇?
其实,王雪峰也是“半路出家”。他原在吉林老家的工厂当钳工,后来,工厂产品滞销,2000年王雪峰下岗了。王雪峰和姐姐在吉林市开起了洗衣店。王雪峰的想法很简单,人总要穿衣的,那就要洗衣,只要有洗衣的机器,人勤快,就能做好这门生意。
王雪峰起早贪黑,但是理想与现实差得太远。没经过正规技术培训,从业经验不足,洗不干净、洗坏衣服的事情时有发生,干了一两年,王雪峰打了退堂鼓,感觉很难做好。
回到原点,王雪峰有点憋屈,但是心之一隅有个声音在响:可以拜师学艺呀!怎么能轻言放弃呢?这不是你王雪峰的性格啊!
去哪儿拜师?到何处学艺?
中国洗染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后,洗衣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相应的专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王雪峰无奈之下,决定先到书本里看看。
当地最大的新华书店里关于纺织、印染、制革行业的书籍不少。但是细细浏览之后,王雪峰发现这些大部头里往往只有一两页是他需要的资料。“再少,也是宝啊!”囊中羞涩,买不起这些书,王雪峰偷偷带了纸笔抄书,他用这种“笨办法”完成了最初的知识积累。
这种积累,让王雪峰如虎添翼,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比如,当时年轻人流行穿米色休闲裤,这种纯棉的裤子色牢度比较差,粘上油污后不是洗不干净,就是洗涤褪色。王雪峰从印染行业的书籍中发现一种配方,凭着经验,他觉得这个配方能够解决米色休闲裤的洗涤问题,尝试之后,果然可行。又比如,他听说有人解决了棉织物被“84消毒液”伤色后的染色翻新问题,染料的具体配方比例不清楚。于是,他想方设法从印染厂拿到了一些染料样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来试验,没想到,一下子就成功了。
尝到甜头后,王雪峰再接再厉,快马加鞭。深夜,他埋头苦读千辛万苦寻找到的相关书籍;白天,他自掏腰包,到印染厂、制革厂去学习服装的印染和制革原理,追根溯源。这种学习,让王雪峰了解了整个洗染行业产业链的运作,也更清晰地看到了事故衣物的本质问题。王雪峰心有冲动,想要在洗染业有所作为,必须走出去,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
2010年的春天,王雪峰乘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他要到中国的时尚之都去,那里定有高手!王雪峰一门心思要把这门手艺学透做精。
三
踏上这块土地,王雪峰心潮澎湃。
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里,人们的衣着穿戴更时尚更多样化,这就意味着对洗染行业的要求更高。王雪峰窃喜,他的性格有两面性,一面是喜欢挑战,另一面是极其沉稳。他冲得出,也静得下来。他寻找一个个求知的机会,抓住一切机会向高手、行家、学者学习,也争分夺秒地和同行切磋,他慢慢了解到服装时尚产业的动向,视野越来越开阔,手艺越来越精湛。
有一次,一位心急火燎的王女士拿来一只价值100多万的爱马仕鳄鱼皮包。奢华的鳄鱼皮表面因为被滴了一滴油,皮色已有明显的深浅。王女士跑了多家店,都被婉拒,许多修复行家面对这个价值不菲的收藏版包包不敢下手。最后,王女士多方打听,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王雪峰。王雪峰也不敢承诺,但犹豫再三还是接过了包。是的,他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是有多年来沉淀的底气。先手工去除油渍,再局部补色,最后,做出原有的风格,王雪峰带领团队经过两周的努力,终于将价值不菲的鳄鱼皮包恢复如初。
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这就是王雪峰十年磨一剑的功夫!
这个功夫是王雪峰20年里一步步摸索和实践的成果。这些成果,解决了无数客户的急难愁,让客户们的生活又有了回忆和欢乐。
而王雪峰的专业技能也不断攀上高峰,在2019年,经过层层选拔和激烈角逐后,作为上海洗染业唯一入选的洗染专家,王雪峰远赴武汉参加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洗涤服务保障工作。说起这段经历,他颇为自豪:我们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9千多名运动员,成功洗护1万余件衣物,做到了“零事故”“零投诉”;熨烫200多面国旗、会旗,实现了“零褶皱”。其间,针对不同国家参赛代表队礼宾服的不同洗护特点和难度,他更是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洗护工艺流程,展示了“中国洗涤”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