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成后,相关部门、乡镇、村(居)组成验收组,按照农户改厕验收清单,对改厕模式、质量逐项进行现场验收,确保户厕高质化、精品化、实用化。
统一推进改厕有以下好处,巫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杨本君算了几笔账:一是节约了成本。通过试点,农户自建一户需花费2500元左右,由工匠统一承建,每户只需2000元左右。就时间而言,工匠队伍通过不断摸索,从建一个需要7天时间到后来建一个只需要5天时间,提升了效率,加快了进度,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与技术缺乏问题。二是统一了标准。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避免了农户自建造成的质量参差不齐,样式五花八门,方便了后期管护。三是改善了生态。以前农村的厕所大部分是旱厕,粪污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改厕后,粪便通过统一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废物综合利用和绿色生态施肥,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绿色产业发展。
彰显农户“主体”确保村民满意
“不管是从国家还是市级层面,一直强调和要求,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能压任务下指标,盲目改厕。”万正西说,巫山按照“愿改则改、能改则改”的原则,自下而上确定改厕计划。按照“改一个、成一个,百姓满意才算一个”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农户在改厕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为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各村通过村民小组会、院坝会、“金喇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农户理解改厕的好处,让农户从“要我改厕”变成“我要改厕”,提高大家的思想自觉。
“我们村通过‘金喇叭’宣传服务队的4名队员,不定期用快板等方式进行改厕宣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铜鼓镇鲍田村综合服务专干李秀安介绍,去年以来,村里申请改厕的农户达到12户,目前已全部完成改造。
农户改厕的积极性高不高,关系到改厕推进的成效。县里还在24个乡镇50个村中,从党员干部家庭、村“两委”成员,以及积极性高、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农户入手,筛选一批建成样板,在村(居)公示,并动员农户实地观摩体验。
在改建中,农户更是起到了监理作用,对不满意的地方可随时向村委会反映,村里可根据实际情况,同工匠协商改造方案,确保农户满意,从而营造了农村改厕的良好氛围。
厕所坏了谁来维护?农户的厕所验收完成后,乡镇将及时制作张贴检测标识,农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施提交管护需求,指定机构会立即响应,及时上门,提供清掏、疏通、换件等日常管护服务,确保改厕问题有人管,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清理。
“过去用旱厕,气味大,蚊子多,环境差,上个厕所极不方便。”官渡镇杨林村党支部书记赵海燕说,去年以来政府大力倡导改厕,切实解决了大家如厕难问题,大大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
现在,大家将“美丽杨林是我家,一点不比城里差”挂在嘴边,村民不禁为厕所革命点赞。
在外面看整洁美观,走进一看,地面干净,冲洗设备齐全,内里洁净无臭味,一到晚上还有太阳灯照明……在铜鼓镇场镇农贸市场旁,一处崭新的公厕更是格外显眼。
“熊师傅发艺”负责人熊昌金介绍,以前因为没有公共厕所,赶场的、过路的,时常要借他家的卫生间“方便”。特别是逢“赶场天”,农贸市场的商贩上百人,有熟人的就还好,可以借厕“方便”。没有熟人的可能就地解决,导致蚊虫乱飞,臭味难闻。
“有了公共厕所,赶场的人上厕所方便了,环境问题也解决了,农村厕所革命搞得好啊!”熊昌金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