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微更新”一词,清源人并不陌生。自去年开始,街道选取14处家园“小角落”,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微更新改造带来新一轮成长:破损老旧的长亭,在街坊共同设计中变成了休憩观赏于一体的“记忆长廊”;坑洼的小广场,变身童趣十足的儿童乐园……此外,借助社区微更新、拉家常议事会等载体,改变的不止是家园环境,邻里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议事会成“竞标会” 居民拍板定方案
清源街道内的小区“年纪”普遍偏大,不少都出现了设施陈旧、居民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为了让小空间有“大作为”,清源街道连续两年开展微更新工作,统筹搭建居民、社区、施工方协商平台,以共商共治为基础,用“绣花功夫”,对旧角落、小空间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
“幼儿园后面的小花园,公共设施老旧,布局杂乱,咱们今年可以重点改那。”在“微更新”改造前期,各社区围绕“改哪儿、怎么改”为议题,多次召开“聆聚力”拉家常议事会,由居民来讨论改造点位。
改造谁来实施?今年,街道通过“竞拍”的形式来挑选优质施工方。社区将居民诉求梳理成改造清单,反馈给4家施工单位各自制定方案。街道组织开展多轮圆桌会议,通过比价格、比方案、比居民满意度等综合考量,拍板定施工方。
13处小角落焕新 实现“大作为”
回应民需、民意,今年,13处点位的选取和改造方案不仅由居民决定,施工过程中也由居民监督。就拿清源西里社区微更新改造点位来说,全程都有居民参与的留痕,并且在工作推动中吸引更多人参与家园建设。
“主任,咱们小区的小花园再提升一下吧。”“希望增加几盏灭蚊灯。”“可以给孩子们留一块儿沙地吗?”通过线上议事会,关于小花园改造的20多条意见被收集。据了解,居民热议的点位是位于清源西里社区的中心花园,一到傍晚,跳广场舞、健身、遛娃的居民齐聚于此,别看空间不大,却是邻里社交的重要场所。可反观花园环境,却不尽如人意——中心花池墙体破损、绿地因长期踩踏变秃、花园角落各类杂草肆意生长。
在议事会上,花园内一条被踩出来的小路引发了激烈讨论。原来,这是一条通往幼儿园的“近路”,由于长期的踩踏,绿植萎缩,已经形成了一道光秃秃的痕迹。“我们在绿地中开辟一条小路吧,方便出行”“物业曾多次补种绿地,但效果并不好,各位居民出行也要注意,留意脚下花花草草”“改造后,咱们一起来维护”……从改造建议到维护提议,群里一条条倡议引发邻里共鸣及认同。
改造方案,在“聊”中有了雏形:花园中的三座蘑菇亭重新粉刷、贴砖,旁边绿地改造成小孩玩耍的沙池,增设10处休闲座椅……随着施工的开始,居民的美好期待也将逐步落地。
通讯员:刘睿韬","attr":"{"be-class":"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