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悬念,上海今夏第43个高温日(35℃及以上)诞生了。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上海中心城区(徐家汇站)今日(16日)最高温定格39.6℃,并成为今年第27个酷暑日(37℃及以上)。
早上,晴热晒火辣开场,高温橙色预警上线,到了中午,一场无法拒绝的强对流天气随机择址报到,大风、雷电预警启动,崇明、浦东北部、闵行和松江“下起开水”。被雨水光顾的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嫌弃,反而感到十分欣慰:总算有了一丝丝清凉之意……
这熟悉的流程,最近已经上演了好几天,但是要划重点了,今天和之前是有区别的!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气象局了解到,和之前相比,今天盘踞在上海上空的副热带高压,总算是向南缓慢退了一点点,让高空冷空气有机可乘。冷暖交战的主战场在江苏中部,上海处在其南部边缘,预计今夜还会有局部阵雨或雷雨。
好消息是,冷暖空气造成的对流天气,将让申城持续17天之久的高温天气稍有松动。明天(17日),对流天气将“惠及”全市大部分地区,在降雨和冷空气双重作用下,最高气温回落至34到35℃。单看绝对值,明天似乎还在高温线徘徊,但和之前动辄40℃相比,怎么能不算气温“跳水”呢?
别高兴得太早,风雨过后、热浪反扑,后天(18日)副热带高压又开始增强,连续的高温天气将贯穿到23日,特别是19到20日,最高气温仍可达40℃左右。同时接下来几天,类似的阵雨或雷雨仍可能频繁出现,防暑降温还是重中之重。
有网友问了,气象数据为什么不报准确,预报不超过40℃,实际总超过40℃?记者梳理了最近的预报气温发现,这样的情况极少发生。拿8月10日市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图来看,8月11日至16日的最高气温预报分别是40℃、40℃、40℃、38℃、39℃、39℃。到了8月12日、13日,随着大气形势发生变化,预报值也随即调整,8月14日至16日最高温预报变成了40℃、40℃、39℃。
通过复盘可以看到,8月11日至16日对应的实际最高温是40.6℃、39℃、39.7℃、39.2℃、39.6℃、39.6℃。总的来看,预报值是要高于实际气温的,偏离幅度保持在正负1℃范围内。
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回顾这几天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气温过高,最近几天都出现了午间强对流天气,突如其来的雨水影响了气温升高的势头,所以会出现预报值高于实际值的情况。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不能考虑强对流天气影响,然后再做气温判断呢?其实,每天的强对流天气都被预报了,但是气象科学是一门预测学科,不可能做到完全精准、毫无偏差,特别是强对流天气,即使在技术十分领先的城市,准确率也只有30%左右。对于它们发生的准确时间、准确地点、准确影响值是什么,目前是比较模糊的,这是一项全球性难题,研究员们还在不断朝着更精确这个目标而努力。
记者了解到,我国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24小时定性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3天到5天的预报准确度很高,7天的预报也具备很好的参考价值。对于上海乃至全球来说,中长期天气预报的精准度是一门世界性难题。虽然上海的预报水平位居行业前列,2020年全年10天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了80%,但是对于第8、9、10天的预报准确率还不到70%,这说明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天气系统是非线性系统,影响因素众多,一个小变化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发生变化。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还无法提供完全准确的中长期每日预报。”气象专家坦言。
“觉得预报不准”还有一种可能是,网友看到的是非权威部门出品的预报产品或者自动站点的气温。
非权威预报产品出现偏差的情况并不罕见,比较典型的案例就发生在8月5日。当天,不少网友发现苹果手机自带的气温实况图,普陀区气温显示高达51℃,堪称沪版“火焰山”。是手机热昏头?还是系统存在BUG?
上海市气象局解释称,苹果手机系统里的天气信息是由美国TWC公司提供,对于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实况气温,公司使用的并非真实观测的气温,而是估算得出的实况气温。